绘画

古代画师的创作历程:从旅游到隐居

古代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一生居住在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迈出过家乡的村镇。彼时,能够出趟远门去见见世面的,往往都不是一般人,大多是秀才学子进京赶考、仕宦之人外派做官,或是富商大贾远途经...
绘画

我心中的齐白石

记得我小时候,腿上长疮,父亲常用自行车带我去找当地很有名的一位老先生治疗。这位老先生姓常,他是我父亲很要好的朋友。说来很有意思,常先生的形象很像晚年的齐白石,戴着一副旁边垂着链子的老花镜,牙齿脱落,颧...
绘画

参悟禅意,挥墨人生:八大山人的画中禅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也擅于画,其在中国画艺术上独具一格,可以说是全能且极为优秀的艺术家,让人们沉浸在他的艺术魅力之中。 八大山人的绘画 八大山人将水墨写意发展到高峰,其实,与山水画相比,花鸟画创作风格更...
绘画

中国画中的灾难与流民

2019年底,一种从未见过的病毒悄悄潜入人类世界,短短数月间,给中华大地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很多人方才发现,即便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上天入地,却依然对这小小的病毒束手无策。事实上,不只是病毒,蝗灾...
绘画

萌娃“开会”:趣说历代“婴戏图”

参观过博物馆或逛过古玩店铺的人都知道,在诸多载体如绢纸本的画、玉器、瓷器上,时常会见到许多幼童、小少年在室内或庭院、郊外耍闹游戏的场景。 若梳理一下可以发现,历史上宋、明、清三代的婴戏图尤其多。宋代多...
艺术综合

艺术可以改变村庄:石节子村的艺术畅享

我是幸运的,20世纪80年代能够从西北小村庄的山沟里考到西安美院雕塑系,了解美术、认识社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西北师范大学当老师。20世纪末、千禧年前夕,我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又学习了两年。当时当...
绘画

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是怎么分的?

“墨分五色”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概念。文章通过对“墨分五色”追根溯源,探究其植根于中国哲学文化的厚重内蕴,并简概爬梳其理论流变,以此为基点叙述中国画的独特审美趣味与思维认识方式。基于中国文化强大的...
绘画

大卫霍克: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1937年,大卫·霍克尼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像很多天生的艺术家一样,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出奇的热爱。早在11岁时,他就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只是,不知他是否曾预料到,自己会取...
绘画

文征明与白描人物画

“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1470—1559)以山水见长,兼擅花卉、人物。在人物画中,白描非其所长,但却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其传世的人物画中,单纯以白描为主体者有《老子像》(广东省博物馆藏),而以山水...
艺术综合

青花瓷上的博古画

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都称为“博古”。“博古画”,典出于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将宣和殿所藏古物,编绘成《宣...
绘画

美!浓淡皆宜的中国色系

传承自古代中国的色调正在大放异彩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浅艾蓝”或“雾霾蓝”,其实就是“中国蓝”,那是经过岁月、写满故事的线装书的色调。这样的蓝色调,早在九百年前,就已被宋徽宗欣赏。 曾有权威色彩机构评选...
绘画

吴冠中笔下的树画之美

世人皆知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殊不知其画树亦同样精彩。他钟情于画树,曾绘过美国尤色美底大森林的松树,却更爱画华夏的大树好、老树,在古稀之年还冒险爬到山顶去画树,并曾言“我爱老树,不是为了珍视它的年轮,说穿...
艺术综合

女画家层出不穷的百年——晚清女画家探微

晚清出现女画家之多,远超越前代,据不完全统计,有名姓可考的就不下300人。这一段时间,由于女妓画家的衰落,闺阁画家一枝独秀。由18世纪后期袁枚等人“性灵说”的提倡,让彼时一些女子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就...
绘画

追光者莫奈,用一生追寻触摸不到的光

艺术史上著名的“印象派”一词来自哪里?答案是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并不是莫奈最优秀的作品,却包含了印象派的典型要素,开启了通往现代艺术的大门。 被嘲讽的落选者 18...
绘画

当人们看画时,都在看什么

一个艺术爱好者,一定也是个求知爱好者。 现代人与书画有隔膜 为什么现代人与书画有隔膜?过去书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一些常见的主题或功能用途的作品易于接触,大多数人都有耳濡目染的经验,而今天书画在生活中...
工艺美术

一榫一卯,藏天机

中国人理想的生活空间,一半是自然,一半是家园。 与自然相感相通,是中国人的认知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怀着一颗“天人同体”之心,中国人把自然观引入了生活。 当“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