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于1928年至1930年的《田横五百士》(197cm×349cm),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油画作品之一,现藏于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作品取材于《史记》,描绘的是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接受招...
灵动的山水——山水画中水的审美意韵
一、水的哲学底蕴 “水”早在先秦时期就被哲学家们广泛引用以说明自己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水的特质被赋予了多种涵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的是真正善的人,行为要像水一样,对万事万物有利,...
孤独着、画着、追求着——浅析“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孤独着、画着、追求着——浅析“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一、塞尚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塞尚是位来自普罗旺斯的绘画大师,是后印象主义的重要人物,塞尚的绘画虽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观念,但其绘画追求秩序感与平衡感,导...
现象·印象·人性——论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是法国杰出的印象画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继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印象时代的开创者和印象派艺术体系的缔造者之一。这里,我们仅谈及其所建构的艺术体系对人类艺术整体发展的导向性及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和重大现实意义...
莫奈笔下光与色的世界
一、光与色彩 光是色彩的本源,有光的存在,才有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光色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色彩。光与色不可分离,物体的色彩是由它的整体颜色和光源色环境色所统一形成的。在绘画...
梦幻中的世界——浅析夏加尔作品《散步》
当走近夏加尔也是走进他那内心不朽的梦想,这个是一个真实的,触手可摸的梦想。飞舞着的人、倒置的小屋、会飞的钟表、人形的动物、舞蹈的鱼、马戏等一切都以毫不含混的色彩和线条呈现出来。它们挣脱了时空的束缚,飘...
情迷花样年华——品评法国印象派鼻祖雷诺阿画风之美
细腰窄肩,款步姗姗,娉娉婷婷,那几十身华贵精致的旗袍,诉尽了张曼玉的优雅和曼妙,好一个人间尤物。淡淡的哀伤、矜持的挑逗、媚惑的浅笑,好一朵傲放的东方玫瑰。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挖掘尽了女性的美...
诗意而温暖——雷诺阿绘画探微
雷诺阿是法国19世纪的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总是充满了明快温暖的色彩与光影,题材多为描绘美丽的女性与儿童,画面洋溢着诗情画意般的美妙氛围,同时他的画作也生动了描绘了19世纪法国巴黎街头的生动场景,使他的作...
达利的时间世界——对《记忆的永恒》的一种解析
达利关于时间概念的创作以细腻精致的写实手法和偏执的夸张、荒诞为主,特别是在超现实主义作品《记忆的永恒》中,深刻地表现出了对于时间的理解;软表是达利对时间流逝的一种表达,并通过这些非理性的形象来诠释达利...
人类的难题——赏析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保罗·高更是一个富裕的人,他的富裕来自于早年在欧洲股票市场赚得的财富,来自在大溪地岛原始人类给予他心灵的满足;同时,保罗·高更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源自他内心的寂寞,源自这无人能解的世界难题——《...
大美意象——吴冠中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吴冠中先生师法自然,学贯中西,在绘画艺术上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坚持不懈,苦心经营,戮力创造民族特色,在20世纪向21世纪文化转型的关键点上,将几代人努力探索的“中西”贯通,真正意义...
能不忆江南——春日赏读吴冠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每每看到吴冠中的画,这首诗便浮上脑海。人间四月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汩汩河水,青石板路,马头高墙,石桥深弄——从周...
融汇中西 贯穿古今——读林风眠的人物画
林风眠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作为留法回国的画家,林风眠的画风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积极因素,形成了一套“调和东西艺术”的独特风格。相比之下,在民国初期留学归...
国画大师李可染和他的《牧牛图》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涌现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辉耀艺坛的艺术大家,他们凭着自己天赋才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创作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艺术瑰宝,为我们留下无比珍贵的精...
李可染《万山红遍》系列作品初探
李可染——1907年生,1989年卒。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
意境与气势的追求——徐悲鸿八骏图之写意美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而他刻画奔马更是气势恢弘,无与伦比。徐悲鸿经历了中国被侵略的苦难时期,加之自己童年的痛苦经历,使其性格中有了刚强又倔强的一面,又因为其身世孤苦伶仃,是故名为悲鸿,像一只悲伤...
托物言志 以艺报国——浅析徐悲鸿《战马》及其艺术生命精神
徐悲鸿 《战马》 纸本水墨 110.5cm×61.3cm 1942 中国美术馆藏 具有悠久历史而又一脉相传的中国画历经数变,至20世纪上半叶,逐渐向中西融合与承古革新的方向演化,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历史...
铜镜映无邪——仕女画中的镜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唐)李贺 《七夕》 古时农历七月初七,女子都会祈求巧慧与美满的姻缘。这一天承托了中国女性深...
从“看”到“听”——浅说中国山水画的倾听境界
中国山水画作为造型艺术,应该是看和欣赏的艺术。但是,从绵绵几千年中国美术史的观点来看,这种感观艺术的最高境界则应该是倾听的艺术。我们知道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内涵是由画家审美意识、文化修养和创作心态决定的,...
明末清初八闽书画第一人——许友
明清时期的福建,由于南明隆武政权势力长期抗清,对遗民有着很深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明朝遗民之作,不仅无人问津,有的还流散于民间,连故宫都少有收藏,所以他们渐渐地被淡忘在历史长河中。比如在明末清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