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梵高绘画中的“痴”与“疯”

在西方绘画史上,被誉为“表现主义先驱”的梵高无疑是最具知名度的画家之一。无论是他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是他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生,他的偏执、疯癫以及对生活和艺术的痴爱都为梵高增添了神秘感。从现实意义上讲...
艺术综合

仇英——自学成才,无惭古人

“明四家”中,仇英大概是最“另类”的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人的才华横溢、诗文满腹,仇英学识有限,并不属于“文人”这一阶层。然而,他却用精湛的画技从“匠”入“家”,成为“吴门画派”中的重要画家、“明四家”中...
艺术综合

文徵明——四绝全才,天下无双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兴起的又一号风流人物。他曾师从沈周,二人无论家世、经历,还是思想、艺术,都有相似之处,同样厌恶官场,同样倾心书画,同样一生无忧,始终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 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 ...
艺术综合

艺术接受的三个维度

艺术的接受现象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一个是横截面的个人接受,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鉴赏活动;一个是横向的社会群体接受,我们称为传播和流行;还有一个就是纵向的历史文化接受,可以称之为进入史册。 个人层面的艺术...
工艺美术

瓷上生春 最是那一抹中国红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便对红色格外地痴迷热爱,从建筑装饰到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年节、婚娶等重要庆典中,红色总是不可或缺,它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美好的祝福。在国际上,红色已然成为中国的一个标签,“中国红”更是...
绘画

千年不散的夜宴

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2021年季春时日,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晋唐五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时刻,而《韩熙载夜宴图》卷,又是人物画中不可绕过的一...
绘画

每一幅花鸟画都是一种表情

中国花鸟画既重视“真”,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的怡情作用,以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特别是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其善于将画上题诗与画意相融合,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
艺术综合

掩鬓:明代女子的“发夹”

▲图为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云朵形掩鬓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以累丝梅花纹相连,四周有11颗宝石座环绕;上层中间固定一只锤成形的飞凤,凤为长方形头、细颈,五根尾羽长而飘逸 《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女...
书法

须索有茶且同饮——赏苏轼《啜茶帖》

黄庭坚曾多次在书论中言及“东坡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而有韵,晚年沉着痛快”。北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惊魂摄魄的“乌台诗案”是其宦海沉浮中第一次大浪涛,虽给了他极大打击,却也使他人性中的激情得以爆发。...
绘画

会讲故事的明代绘画

在济南市博物馆绘画藏品中,除《宋人仿郭熙笔意图》、《元盛懋秋溪垂钓图》、《元倪瓒古木竹石图》等宋元珍品外,主要以明清绘画为大宗,且不乏精品。现择其中几幅略作浅析,以飨读者。 林良《荷塘雁嬉图》:荷塘芦...

文房妙品说香盒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传达了人们一种内心安定的精神境界。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
书法

古代状元们的书法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曾经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翼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老百姓们也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
艺术综合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是两千年来中国画绕不开的传统。这个传统走到今天,能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而这个发展不是在于内容的扩展,而是精神格调的提升。 中国画的笔墨就是黑和白,但内涵是天下万物。计白当黑...
艺术综合

古代隐士的文艺范儿

古代的隐士多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隐而不闻者,他们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硕果。每当诵其诗、赏其画、聆其乐之时,总能唤起我们的悠远之思,让我们渴慕去追随那一群幽谷泉林之下的鲜活生命,随性适...
绘画

唐卡:色彩斑斓的神秘世界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
绘画

丹青妙笔绘婴戏

我们往往通过一些经典佳作可窥见古人游玩的场景,那么,古时候的孩子都是怎样欢乐地玩耍呢?中国美术史上将描绘孩童玩耍、嬉戏的绘画作品称为“婴戏图”或“戏婴图”,“婴”原指初生女孩,《苍颉篇》:“男曰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