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一以贯之:儒家主体意识在书法中的呈现

“书如其人”是何等语? 许慎言:“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许慎的本意乃是通过仰观俯察将自然万物的生命形态抽象化。蔡邕沿袭了许慎的说法,“为书之体,...
书法

孤愁与广阔——《秋笳集》的边塞贬谪书写

一、概述 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号季子,出生在吴江士大夫之家,自小就展现出了“少颖悟,有隽才”的文学天赋。其文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并称“江左三凤凰”。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案发,吴兆...
书法

丑书横行与当代书学之使命

丑书现象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丑书横行的背后,有多少“隐形的手”在助力。在丑书这块“免死金牌”背后,又有多少人从中谋利。书法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再从艺术性走向社会性。从80年代的“现代书法”到90年代的...
书法

启功与赵朴初晚年书法作品赏析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明,也彰显着我们伟大民族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这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被世人公认为国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华大地的文化复兴,书法...
书法

汉末魏晋书论中的“势”与“意”

“势”与“意”是中国古代书论里非常重要的概念,汉末魏晋时书家常常将二者连用。分别对汉末魏晋书论中的“势”与“意”进行分析,并对“势”与“意”的关系进行探讨。 汉末魏晋“势”的阐发 “势”是中国文艺评论...
书法

中国书法的意象美

书法线条抽象美的产生,是人类在“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独特的意象审美理念,意象审美是中国书法“点画”独特且高级的审美形态,同时也是中国审美文化体系中的...
书法

论启功通达自然的书法观

启功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与鉴定家。他学识渊博,人品谦和,虽将书法视为“副业”,但其精深的思想、超逸的笔墨对无数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尊为中国书法界的“泰山北斗”。2022年正值启功诞辰一百一...
书法

姑苏美人——简述瓦翁书法的文化意义

美人,现在多形容面容姣好的女性。然而,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美人恰恰多指男性,而“美”字的原意是指强壮的公羊,更突出男性武艺高强、德行高洁、具有忧患意识等优点,如诗经中“有美一人,硕大且婘”,屈原《离骚》中...
书法

血泪铸就的《祭侄文稿》

据颜氏族谱《陋巷志》记载,陋巷颜氏,乃黄帝后裔,自春秋战国始,家声大振,人才辈出。颜氏一代始祖颜回系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学集大成者,四十代祖颜真卿乃唐世四朝名臣,书法巨擘。余自幼听父辈讲述颜回身居陋巷,...
书法

须索有茶且同饮——赏苏轼《啜茶帖》

黄庭坚曾多次在书论中言及“东坡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而有韵,晚年沉着痛快”。北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惊魂摄魄的“乌台诗案”是其宦海沉浮中第一次大浪涛,虽给了他极大打击,却也使他人性中的激情得以爆发。...
书法

古代状元们的书法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曾经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翼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老百姓们也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
书法

书法之道与艺

在书史上,至魏晋,书法摆脱了工具性与文人化生命感性相感召而趋于审美自觉之后,书法之道与艺便成为横亘在书史上的张本。也即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书法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与形式的问题,而是由形式上升到本体。 ...
书法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