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家

顾恺之的“朋友圈”

众所周知,顾恺之是个大画家。他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然而,他的声名却远迈陆张。何以故?可以说,除了画得好,还与他的“朋友圈”有莫大关系。 六朝最重出身,顾恺之的出身很好。魏晋时期,江南有四...
人文解读

塞林格的禅意叙事

数百年来,古老的东方文化引发欧美文人无穷的玄奇想象和浪漫遐思,从而产生了众多文学的奇花异果。而当我们在对他们蕴含着若隐若现的东方元素的作品细细品读之后,体味到的不仅仅是东方智慧对他们的诱惑,还有他们对...
书法

须索有茶且同饮——赏苏轼《啜茶帖》

黄庭坚曾多次在书论中言及“东坡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而有韵,晚年沉着痛快”。北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惊魂摄魄的“乌台诗案”是其宦海沉浮中第一次大浪涛,虽给了他极大打击,却也使他人性中的激情得以爆发。...
诗词

十四行诗第三十三首 | [英国]莎士比亚

多少次我看见,在明媚灿烂的早晨, 庄严的太阳用目光抚爱着山岗, 他金光满面,亲吻着片片绿茵, 灰暗的溪水也照得金碧辉煌; 忽然,他让低贱的乌云连同 丑恶的云影驰上他神圣的容颜, 使世人寂寞,看不见他的...
文艺名家

袁枚的随园人生

童年家贫书少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一部影响深远的辞书——《康熙字典》编成了。同年,杭州府和仁县袁家诞生了这一代头一个男孩,只是男孩的父亲袁滨,此时尚在湖南衡阳县令高清府中做幕宾。袁家上下因为有...
人文解读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一个人的孤独与伟大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
绘画

会讲故事的明代绘画

在济南市博物馆绘画藏品中,除《宋人仿郭熙笔意图》、《元盛懋秋溪垂钓图》、《元倪瓒古木竹石图》等宋元珍品外,主要以明清绘画为大宗,且不乏精品。现择其中几幅略作浅析,以飨读者。 林良《荷塘雁嬉图》:荷塘芦...
小说

“有意思”:《枕草子》

译这本书的人,我以为还是周作人最有意思;写这本书的人,我以为她是那个时代很有意思的美女作家。你可想象,无论地界,只有那些贵族才有心有时去想什么叫“有意思”。这书不讲如何取得更好的生活,只设定你既然取到...
文艺名家

苏轼对陶渊明的千秋爱慕

▲《归去来兮辞》(局部),宋,苏轼,纵32厘米,横18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意态丰腴,结体稳密,书风充分流露潇洒奔逸的气质。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和倾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贬谪磨难中...
文学常识

契诃夫写作生涯的转折点:《草原》

在契诃夫的全部小说中,《草原》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也是一个标杆。 在此之前,契诃夫的小说大多属于快餐作品。为了应付幽默期刊的约稿,一挥而就,短小多产。他自己曾说过,记不得有哪一篇小说是用一天以上的时间写...
文艺名家

苏轼的禅之友与禅之游

▲九江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为东林慧远所创。该寺正对庐山香炉峰,四周群山环抱,门前为虎溪桥,现存建筑为1978年重修。苏轼游庐山时曾亲赴东林寺参谒常总大师,同游庐山山水。在与禅师交流中...
人文解读

纵向的人和横向的人生——重读《红与黑》

至少对我来说,还没有哪一部书像《红与黑》这样一言难尽,提笔良久仍徘徊踟蹰,仿佛回看沧桑人生,窥视恢弘历史;不要说盖棺论定,就是从一个点、一个角度出发,也难以把握、诉尽,无怪乎《圣经》里说“审判在主”,...

文房妙品说香盒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传达了人们一种内心安定的精神境界。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
诗词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 鲁迅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节日文化

全国各地重阳习俗

海南:驱除鬼神“赶山猫” 旧时重阳节这天,海南儋州市光村镇新富村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会在黎明前起床,长辈们起火生灶,然后其他人手持一根稻草或者较细的树枝点燃一端使其冒出星火,然后全家人会齐声高喊“赶山猫...
书法

古代状元们的书法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曾经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翼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老百姓们也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
小说

《源氏物语》很有生活情调

读《源氏物语》是几年前的事。当时要参加一个与日本有关的经贸洽谈会,于是借来日本史。读来读去,读到日本文学史和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获奖感言:“所有后来的日本文学家都在模仿一本书,但都不可能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