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解读

从“治”看中国“礼法”传统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传统乃为刑名之学,是以令行禁止的方式出现的,而所有的命令与禁止都靠刑罚来保障实施。夏、商、周国家这种由战争中强化的权力和族长传统相结合所构成的奇特形态,与其说是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绘画

我心中的齐白石

记得我小时候,腿上长疮,父亲常用自行车带我去找当地很有名的一位老先生治疗。这位老先生姓常,他是我父亲很要好的朋友。说来很有意思,常先生的形象很像晚年的齐白石,戴着一副旁边垂着链子的老花镜,牙齿脱落,颧...
诗词

特朗斯特罗姆的“玻璃之书”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位诗歌上的禁欲主义者。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特朗斯特罗姆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风后,诗歌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更具象征意味的沉默的言辞...
历史趣读

千年防疫话“隔离”

庚子年春节,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极其难忘,非常特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隔离”也成为2020年最热的词汇之一。 “隔离”是应对突发疫情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 翻看史册,浩浩荡荡人类文明之进程可谓波...
将帅名臣

张之洞何以能成为晚清名臣

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 一、为官之首要:忠正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
人文解读

法谚:浓缩的意蕴

法谚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是人们对于法律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也是法律最为人知、最高精华之所在。透过一些法谚,人们可以很好地洞悉法律的方方面面。 法谚是民间关于法律的谚语,是民间口口相传、...
绘画

参悟禅意,挥墨人生:八大山人的画中禅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也擅于画,其在中国画艺术上独具一格,可以说是全能且极为优秀的艺术家,让人们沉浸在他的艺术魅力之中。 八大山人的绘画 八大山人将水墨写意发展到高峰,其实,与山水画相比,花鸟画创作风格更...
科教名人

王承书:隐于时代的奇女子

1964年,新疆罗布泊的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背后,有这样一位奇女子:为建设新中国,她舍弃半生积蓄,毅然回归祖国;为发展中国核事业,她放下一生荣与名,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她...
人文解读

“五听”:古代判官的审判指引

“五听”,即通过对案件当事人在陈述案情时基本的情态表现和言辞逻辑进行语法、表情、气息、反应和目光上的判断,来辨别其口供的真伪。《尚书·吕刑》曰:“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师听五辞”即“五听”,在西周就...
绘画

中国画中的灾难与流民

2019年底,一种从未见过的病毒悄悄潜入人类世界,短短数月间,给中华大地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很多人方才发现,即便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上天入地,却依然对这小小的病毒束手无策。事实上,不只是病毒,蝗灾...
诗词

凝视地狱中的繁花——关于小林一茶的诗句与人生

几年前读彭恩华先生的《日本俳句史》,于众多俳句名家中,我最钟情小林一茶。他的俳句,或刚或柔,亦庄亦谐,有时候像唐代诗僧王梵志,专注日常事物,年糕、风筝、青蛙皆可入诗,俗而不腻;有时候又充满雅趣,寥寥数...
历史趣读

唐太医署——世界上最早的医科学校

图片所示是后人根据《唐六典》记载绘制的唐代“太医署”,不考究具体的实物形态,唐代太医署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师徒制或家传制。晋代有医官教习,但所教对象仅限...
人文解读

“明镜高悬”的司法理想

堂威声一起,惊堂木一拍,这是影视剧中古代官员审案的标准仪式。画面中惯常出现的就是官员头上的巨大匾额,上书“明镜高悬”。据晋代学者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汉王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内...
绘画

萌娃“开会”:趣说历代“婴戏图”

参观过博物馆或逛过古玩店铺的人都知道,在诸多载体如绢纸本的画、玉器、瓷器上,时常会见到许多幼童、小少年在室内或庭院、郊外耍闹游戏的场景。 若梳理一下可以发现,历史上宋、明、清三代的婴戏图尤其多。宋代多...
诗词

纳兰容若《如梦令》鉴赏

本是相亲相爱之人,经年之后,再相会,竟是隔花两端,不能言语。容若这首词,最美妙处便是未言情衷,读后深觉爱意恳切。 学者盛冬玲曾评述这首词道:“在落花满阶的清晨,作者与他所思恋的女子蓦地相逢,彼此眉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