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盈盈,诗人站在在满目萧索的水岸边,将悄悄话,缓缓注入到那一汪可以藏匿心事的水中。 随后,满腔诗情遇到清澈、微冷的秋水,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秋水仿佛突然被赋予了灵魂,记下了流经诗人生命的悲欢离...
晚清借钱局的设立与演变
晚清的借钱局是以提供小额借贷的办法救助城市失业贫民的新型慈善组织,首先出现在光绪初年的扬州。后来在推行过程中在不同地方还陆续出现了借本公所、便民局、因利局等不同名称。 借钱局的出现 近代以来,特别在经...
张载:“四为”“六有” 泽被后世
“横渠先生所创唯物主义,比笛卡尔早了500多年,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张横渠当之无愧。”1960年,英国陆军元师蒙哥马利将军访问西安时,对陪同他的周恩来总理如是说。 今年4月26日和5月17日,习近平...
湘绣为什么能成为新中国“国礼”
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湖南湘绣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国礼》2019年9月20日在全国上映。顾名思义,国礼是一种国家意义层面的承载物,一般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国礼属于一种...
血泪铸就的《祭侄文稿》
据颜氏族谱《陋巷志》记载,陋巷颜氏,乃黄帝后裔,自春秋战国始,家声大振,人才辈出。颜氏一代始祖颜回系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学集大成者,四十代祖颜真卿乃唐世四朝名臣,书法巨擘。余自幼听父辈讲述颜回身居陋巷,...
恰巧闯进诗人眼眸深处的唯美秋枫 | 古诗词里话秋天
秋枫烂漫,拾起一片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枫叶,于是,掌心上仿佛有了诗人目光注视过的温度。 或许,那是一片沾染了诗句和墨香的枫叶,脉络上记录着诗人辽阔的胸襟,爱意,或是忧愁与烦闷…… 漫天落叶的季节,若是能...
郑和远航与文明的转折
28年七下西洋,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在古里病逝,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的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
李敖:台大的“激进”青年
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青年的心。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大学是思想奔放的地方。李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
朱熹人生中的“礼”和“理”
朱熹(1130-1200)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大人物”,其学术思想体现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特点。朱熹一方面为新儒学建立了一个完整、严密、系统的理学思想体系,表现出“极高明”之处;另一方面...
唐玄宗最爱的坐骑长啥样?
马作为古代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无论在交通运输还是战争中,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马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画家们的青睐,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太多对马的描绘,并延伸出一种专以画马为题...
聆听秋菊在诗行里绽放的声音 | 古诗词里话秋天
秋菊朵朵,每一瓣都做好了迎接寒霜雨露的充足准备,难怪自古文人对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偏爱。 穿越千年,诗人笔下的菊花如今依然灵气十足。瞧,那摇曳在秋光秋色中的菊花,散发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用心谛听,你就能...
定都这件事
如果将一个王朝比作人的话,那么都城就是指挥他行动的头脑。 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都发生过频繁的王朝更替。城头变幻大王旗,王朝的更替常导致都城的变迁。在所有的古代都城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安(西安)...
钱学森:大学成绩单,比满分少4分
钱学森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以优异成绩从北师大附中毕业。从蒙养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钱学森基本上是由父亲钱家治安排,走着一条循规蹈矩的路。 现在,中学毕业了,下一步路该怎么走?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
中国人为什么爱嗑瓜子
即使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日本人和韩国人若想假冒中国人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只要你在他面前扔一把瓜子,看他嗑瓜子的熟练程度,就知道他是不是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热爱嗑瓜子?其他国家有类似的饮食习惯吗? ...
被沉香晕染的中国古代——沉浸在文化中的香
“香文化”跟“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是世界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人们对香的认识,既是物质的形和味,又包含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感悟,以香修心、以香修为,以求获得心灵的洗礼、精神的...
又是一年秋意浓,又见秋雁一行行 | 古诗词里话秋天
秋意浓浓,天高云淡,一群秋雁穿过季节的暮霭,在云端留下优美的弧度。 诗人站在时光的低处,视线随着风吹过原野的方向,企图寻找雁群飞过的痕迹。如今,那片曾镀上了秋意与诗意的天空中,依然会在秋天回荡起阵阵雁...
从经济史角度透视宋朝三百年
如果换个评价标准,无论人均经济水平还是文化生活,宋代可谓中国历代少见的斯文盛世。重视商业与文官体系的发达,在国家主义与私有经济这两个领域获得平衡与发展,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构成了...
弘治皇帝的18年,被低估的明朝高光时刻
明朝中期,朝政紊乱,佞臣当道,大明帝国已渐呈颓势。弘治帝朱佑樘即位后整饬朝纲、力除积秽,其在位18年内,百姓安居、边防稳固、经济繁荣、文风昌盛——弘治,或许是一个被历史所遗忘的时代,却又最符合我们对于...
中秋节:寻找失落的狂欢与感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北宋人苏轼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大醉尽兴,却不忘写下 “人...
竹编,成就一番闲事与雅器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