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批评与鉴赏受老庄的道家思想和佛教的禅宗思想影响,形成了一种超越寻常思辨的欣赏态度。在中国书画作品中充满了“道”“性”“气”“风”“骨”“神”等一些玄妙难言的感受性词汇。故而在这种主观直觉式的评...
深衣与蓝缕:楚文明影响下的服饰文化
楚文明并不等于楚国的文明。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了,然而楚文明并未消亡。在被秦国所灭后,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秦文明的影响和改造。随着西汉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建立,楚文明融入了更广泛、深入的汉文明中,...
西学东渐之下,写意花鸟的现代嬗变
齐白石《农具》 西学东渐,是近现代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困局,在西方文明强势影响全球之时,中国艺术家不得不直面来自大洋彼岸文明的冲击,寻求融合、突破成为时代主流。而自成一脉发展上千年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在近现...
丰子恺文人漫画的文人修养
丰子恺生于特殊的时代,从小受国学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属于新时代的文人。他在漫画创作中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柢,从他的文人漫画中亦可见其深厚的文人修养。历来文人画家注重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
自然真趣与空灵之美——略论古代书法审美的禅宗趣味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佛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从印度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积善行德等观念深入民心。后来,东渐的佛教又分化出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
无心画与昆曲审美
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提出“尺幅窗,无心画”的美学概念。在这位清代戏曲家、文学家看来,取窗为画幅, 画中物可以是盆兰吐花,也可以是笼中之鸟、缸内之鱼。他指的是没有画心的画,或者说是画心随时可变的画。事...
了不起的“未来建筑”
建筑是千百年来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态会随着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原始社会的人类学会了操作简单的生产工具,盖起了能够遮风挡雨的简易房屋;到了奴隶社会,统治者开始调度数量庞大...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瓷梅瓶
瓷器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从商代开始生产原始瓷器,到了汉代晚期,瓷器在浙江北部的上虞地区正式烧成。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的制瓷业发展到达了顶峰,这一时期的...
启功与赵朴初晚年书法作品赏析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明,也彰显着我们伟大民族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这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被世人公认为国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华大地的文化复兴,书法...
清代仕女扇面绘画研究
图1 焦秉贞《仕女图》扇面 清代仕女扇面绘画在中国扇面绘画史上占据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兴盛,在清代绘画史上是一个社会现象的表现。清代仕女扇是文人墨客闲暇之余把玩的随身之物,也是商贾富甲标榜自己身份的...
汉末魏晋书论中的“势”与“意”
“势”与“意”是中国古代书论里非常重要的概念,汉末魏晋时书家常常将二者连用。分别对汉末魏晋书论中的“势”与“意”进行分析,并对“势”与“意”的关系进行探讨。 汉末魏晋“势”的阐发 “势”是中国文艺评论...
宋画里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图》与《文姬归汉图》
蔡琰,字文姬,东汉大儒蔡邕唯一的女儿,音乐得蔡邕亲传,文学以存世孤篇《悲愤诗》获得不亚于“建安七子”的历史地位。同时她又在汉末战乱中亲身承受了沦落异域、胡汉通婚、身归故国却又骨肉离散的遭遇,在以战争这...
中国传统艺术留白的探讨
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留白手法。学界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留白的民族性特征,源于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征,亦或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禅道精神。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绘画、音乐留白的表现方式,从以下...
宋代“尚意”书风与文人画转向
传统文人画与中国书法艺术关系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说,宋代书法的尚意书风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中的文人画转向。书法发展至宋代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风貌,其脱离了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而走向了艺术(书法艺术)的...
吴昌硕晚年绘画题款浅析
钱杜《松壶画忆》中记载:“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惟东坡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矣。元惟赵承旨犹有古风,至云...
竹马走童儿:宋金陶瓷上所见童子竹马图
图1 敦煌佛爷庙魏晋时期36号墓砖画上的竹马童子。是迄今面世最早的“竹马图” 竹马戏是古代游艺、童子游戏形式之一,在宋金时期出现大量反映童子竹马的诗词,同时期的陶瓷、砖雕等资料中也有生动反映,从图像上...
古人画中的花鸟意趣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极大的成就与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之一,花鸟画的题材较为宽泛,除本义所指的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
论清初“四僧”绘画的艺术生态
清初“四僧”作为时代更迭的历史遗民,笔墨间常表达“国破山河在”的悲怆与自我命运的不甘。他们隐居于山野,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与人生遭遇,所创造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从艺术生态角度来说,“四...
王夫之美学思想与主体间性美学之比较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王船山)是近代湘学代表人物,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王夫之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史学等领域,80年代至今多聚集于...
方寸之间 见微知著——吕林的“拓印版画”
革新思想在晚清以降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代,以“五四运动”为代表,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是一次历史整体性的“断裂”与“开启”。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彻底实现了中国“新人”的产生,趋“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