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时至今日,“中国学者在《自然》发文”仍会被视为大事,为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
钱学森:大学成绩单,比满分少4分
钱学森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以优异成绩从北师大附中毕业。从蒙养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钱学森基本上是由父亲钱家治安排,走着一条循规蹈矩的路。 现在,中学毕业了,下一步路该怎么走?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
贝聿铭:挥就高楼万千景,最爱中庭一缕光
一、从苏州到美国 贝家是苏州望族,贝聿铭少年时期随父亲到上海读书。 当时盛极一时的帝国饭店在建,他听人说要建26层,心里狐疑:这怎么可能啊。于是,每周都会特意去看看,高楼究竟是怎么一层层往上冒的。 谁...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2006年1月8日,就在中国现代桥梁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茅以升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项决定:将国际永久编号18550的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星”,以缅怀...
这粒高尚的种子永存精神的世界
一瞬间,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停止了呼吸。 但这一瞬间,一定会进入历史,因为这粒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了永恒。 5月22日13点07分,一颗伟大、高尚而朴实的心灵停止了跳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
稻济天下,星耀苍穹
阴雨连绵的天气,像极了人们的悼念与惆怅。 一个人走了,身后整个蓝色星球都为之无限哀伤。 自22日袁隆平去世后,长沙全城的菊花都卖光了,市民们自发上街沿途相送,网上网下无数人献花致哀,不仅中国人民都在悼...
穿行在袁隆平的世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母亲的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袁隆平的一生投身于水稻的培育和提高产量,是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睿智妈妈, 引导“城里娃”热爱农业 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母亲华静是一位新社会的知识青年。她出生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被父亲...
袁隆平的生活趣事
袁隆平 挚友田际榕转眼已青丝染白发,年过古稀。他20世纪60年代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相继任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及湖南省农学会会长,后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直至退休。 田际榕与袁隆平自...
魏源和《海国图志》
1841年8月末的一天,夕阳铺洒的浙江官道上,留下一个长长的身影。“梦里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迎着落日余晖,边走边吟唱着自己写的诗,诗里满是悲情,心中很不平静。他,就是魏源。...
用2000多幅画 记录最美中华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二季迎来一位重量级的科学人物——中国科学画家曾孝濂。什么,科学画家?对,既是科学家,也是画家。你也许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见过他的艺术作品。 2008年2月28日,出自他...
赵九章:最是那一抹东方红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我国杰出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
科学全才——沈括
他不但是卓越的工程师和出色的外交家,而且博学多才,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还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十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1...
王承书:隐于时代的奇女子
1964年,新疆罗布泊的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背后,有这样一位奇女子:为建设新中国,她舍弃半生积蓄,毅然回归祖国;为发展中国核事业,她放下一生荣与名,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她...
霍金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霍金的父母曾来过中国,那时候霍金忙着学习,忙着考试,虽然内心对古老的中国也充满了向往,却一直无缘来中国。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忙着研究和写作,中国之行一拖再拖。 霍金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因为中国是世...
钱学森:从小书迷到大科学家
有一个爱读书的男孩,5岁时就喜欢读《水浒传》,很崇拜小说里英雄。一天,他突然问爸爸:“一百零八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一百零八颗星星下凡到人间的。人间的大人物,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呀?”爸爸认真地回答:“...
霍金教会了我们什么:不只物理,不止宇宙;关于智慧,关于好奇
这位在轮椅上度过大半生的老人,他的伟大之处,除了拓展人类的科学知识极限,还有其独特的思维、人生经历和性情。 “他只是离开了轮椅,回到了他最爱的浩瀚星辰。” 关于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8年3月14...
一个诚恳而善良的灵魂——冯·卡门眼中的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我家的常客。在他身上我发现了一个诚恳而善良的灵魂。他具备的一切品质正是我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毕生所追求的。 1911年我在哥廷根大学第一次见到爱因斯坦。那时他到学校来和希尔伯特、闵可...
张弥曼:她用一甲子的时光,揭开了远古化石的秘密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她却用毕生探索,从地质科学的角度做出了一个漂亮的回答。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张弥曼。面对突然降临的名誉,她说:“剩下来的时间...
南仁东:让“中国天眼”深探苍穹
2017年9月15日晚,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肺癌恶化永远离开了我们。两个月后的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