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19:45分,吴自良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5月30日上午,在吴自良先生的追悼会上,一副挽联高高地悬挂在灵堂走廊外两侧:“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铸辉煌,自强不息两弹一星建功勋”。这副挽联高...
朱光亚:鲜为人知的“核”心
李政道曾说,当初蒋介石派出去学做原子弹的纪伟,只有光亚是派对了,他回国来是做原子弹了,不过是给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做。朱光亚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87年来,朱光亚这个名字第一次如此誉满天下,在这之前,人们...
王希季:搭建天梯的人
1999年9月18日,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召开表彰大会,江泽民同志亲手将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佩戴在王希季院士胸前。 这个荣誉对于王希季来说,真可谓实至...
王大珩:从光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身为“两院”院士的王大珩,堪称中国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他的卓越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的发展,促成了中国光学研究事业从无...
屠呦呦:铸就青蒿素抗疟传奇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86岁的屠呦呦因创造性地发现、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问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荣誉,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这是她继2011年荣获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2...
用三个30年把个人与国家紧紧镶嵌—大国赤子黄旭华
即将过去的2017年,无疑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最红最火的一年。在新时代,这位隐姓埋名30年的国家功臣“圈粉”无数。而恰恰就在这一年,他又跨过了不再隐姓埋名的30年。 中华民族最近的90年,正走在从站...
麦田里的追光者——记袁隆平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对中国地区的水稻稻种进行改良工作,他发明的“南优二号”使得水稻亩产单产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之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袁老和他的团队使得中国水稻平均亩产从...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
科学家之外的爱因斯坦
14岁的爱因斯坦,2年后,他撰写了有生以来第一篇理论物理论文《磁场里以太的状态的研究》 1949 年,爱因斯坦70 岁生日当天,300 多位科学家在普林斯顿为他祝寿。这也是一次总结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
何氏三姐妹:享誉中国科学界
科苑“何氏三姐妹”,在新中国的固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以及植物学领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科学园地的功勋柱上。 1962年,何...
于敏:隐身28年的“共和国铸剑师”
2019年1月16日,“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逝世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沉痛送别,致敬民族脊梁”的浪潮。被称作“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用毕生精力缔造了惊天事业,却过着“沉默的人生”——他隐姓埋名28年,多...
叶叔华:在天文事业中绽放的艳丽玫瑰
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共用的北京时间就是在她的主持下诞生的,而她却曾因是女性被拒绝于天文研究的大门之外,还有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受人冷落的经历。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
陈景润的“呆气”
一个人书读多了,难免有书呆子气,可有些人的“呆气”令人生爱。 陈景润一次要到未婚妻家中去,刚好前些天有人给他带了一袋苹果,他也就把这袋苹果带了去。尽管这些苹果又小又皱,因为当时准岳母正想吃苹果,想要的...
霍金的生命旅程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日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逝世于2018年3月14日,这一天又正巧是爱因斯坦的诞辰;三人同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同为人类认识宇宙做出了划时代...
两弹”元勋邓稼先
坎坷之旅 秘密航程 1941年夏,邓稼先从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 进入联大物理系学习,对于日后邓稼先担当我国核武器事业拓荒重任起到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从联大毕业后,邓稼先在昆明...
郭永怀 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5日凌晨,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人们,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架小型飞机突然失事,一头扎进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飞机残骸和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现场惨不忍睹。很快,搜救的士兵发现了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