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苏州到美国 贝家是苏州望族,贝聿铭少年时期随父亲到上海读书。 当时盛极一时的帝国饭店在建,他听人说要建26层,心里狐疑:这怎么可能啊。于是,每周都会特意去看看,高楼究竟是怎么一层层往上冒的。 谁...
许渊冲:我的翻译人生
翻译的乐趣 小时候听到过的话,后来对我一生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了。九十三岁时,我在七十二行中的一行,居然得到了一项国际大奖,也可以算是中了一次状元吧。这个状元怎么中的?回忆一下...
“远迈不群”金岳霖
西南联大,名家辈出,灿如星辰,这个在战时成立的临时大学走出了多位大师,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研究哲学的金岳霖便是其中一位。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在哲学江湖上独树一帜;但在生活上,他有着天真傻气的...
走近郁达夫
青年郁达夫 认识郁达夫是因为他那篇收入高中教材的《故都的秋》,被他深情的文字所吸引,欲罢不能。大学求学时,读了《郁达夫文集》,震惊于《沉沦》赤裸裸的表达方式和对日本军人的无比痛恨,我于是决定去学日语。...
史铁生:轮椅上的思想者
一 2011年1月4日。 北京798艺术区的时态空间画廊,鲜花盛开,烛光跳跃,与室外凛冽的寒冬相比,这里明艳而温暖。不大的空间里,涌进了将近一千人:铁凝、张海迪、刘索拉、余华、格非、濮存昕、顾长卫、蒋...
她们一生短暂 却留下三部旷世著作
BBC纪录片《勃朗特三姐妹》里有一段旁白:“房子矗立在这儿,渐渐被潮水般的墓碑所充斥。他们到达这座小村子时,这个家庭就与命运签下了契约:这六个孩子都将在35年内去世,但他们中的几个人,将写出英国文学中...
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于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也许有人不了解他,也许有人因综艺《朗读者》知道了他。 他是谁? 生于军阀混战的乱世,炮火中求学于西南联大...
“顶有决心”的林徽因
1955年3月31日深夜,北京同仁医院的病房里,一个躺在床上“看上去如纸片”的女人对护士说,我要见一见我的丈夫。护士说,夜深了,有话明天再说吧。 她没有等到明天。几个小时后,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
梅貽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民国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不是乱世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坛人物,而是那些博学而自由的灵魂。譬如,只有初中学历却破解高斯难题的数学家华罗庚,著有煌煌历史巨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恪,还有会说...
顾恺之的“朋友圈”
众所周知,顾恺之是个大画家。他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然而,他的声名却远迈陆张。何以故?可以说,除了画得好,还与他的“朋友圈”有莫大关系。 六朝最重出身,顾恺之的出身很好。魏晋时期,江南有四...
袁枚的随园人生
童年家贫书少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一部影响深远的辞书——《康熙字典》编成了。同年,杭州府和仁县袁家诞生了这一代头一个男孩,只是男孩的父亲袁滨,此时尚在湖南衡阳县令高清府中做幕宾。袁家上下因为有...
苏轼对陶渊明的千秋爱慕
▲《归去来兮辞》(局部),宋,苏轼,纵32厘米,横18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意态丰腴,结体稳密,书风充分流露潇洒奔逸的气质。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和倾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贬谪磨难中...
苏轼的禅之友与禅之游
▲九江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为东林慧远所创。该寺正对庐山香炉峰,四周群山环抱,门前为虎溪桥,现存建筑为1978年重修。苏轼游庐山时曾亲赴东林寺参谒常总大师,同游庐山山水。在与禅师交流中...
最善秦少游:“大江东去”与“山抹微云”
▲《西园雅集图》(局部),宋,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秦观听道士陈景元(号碧虚子)拨阮。秦观在苏门四学士中与苏轼相识最晚,早年长期游离于一流的文化圈子之外,但世人皆知“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欧苏:宦海浮沉中的“坚守”与“超越”
▲《东坡先生懿迹图·谓公我师图》,清,邹一桂,纸本,全12开,每开纵25.5厘米,横41厘米,现藏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邹一桂也根据苏轼生平创作了12幅东坡先生懿迹图,该图描绘了苏轼小时候听闻《庆历圣...
生命终点:“不离人间”的“离人间”
▲常州东坡公园,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苏东坡弃舟登岸入城之地。当时他“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干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苏轼曾有在常州终老之...
宰相之位,一步之遥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女中尧舜》,清,焦秉贞绘。高太后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元祐四年(1089)三月,苏轼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表示,自己决计无法继续留...
救蝗灾、抗洪水:政绩卓著却总是平级调动
▲徐州黄楼,为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二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是徐州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之一,现建筑为1988年重建 通判...
一位反对“变法”的改革派
“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政,皆不与治同道。立条例司,遣青苗使,敛助役钱,行均输法,四海骚动,行路怨咨……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 ——苏轼《再上皇帝书》 变法潮起 ...
眉山苏氏的家世、家风、家学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hú]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xiǎn],清康熙四年(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