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岁的美国诗人路易丝·格勒克(Louise Glück,中译本作格丽克)获得了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透过十个关键词,看一眼她这个奖、她的作品和人生。 【不可预测】 没有人想到会是格勒克。...
张之洞何以能成为晚清名臣
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 一、为官之首要:忠正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
王承书:隐于时代的奇女子
1964年,新疆罗布泊的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背后,有这样一位奇女子:为建设新中国,她舍弃半生积蓄,毅然回归祖国;为发展中国核事业,她放下一生荣与名,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她...
董其昌:“行人不到邯郸道,一种烟霜也目迷”
秋兴八景图册(之一、二、三) 明 董其昌,纵53.8厘米 横31.7厘米 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以一个人的视野来看是非功过,真正转头即空;以一个民族的视野来看,它却有着永恒的一面。比如戚继光与人论长...
不同的志节,不同的人生——左宗棠与李鸿章
一 左宗棠与李鸿章同为晚清重臣,是举时代轻重的历史人物。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嘉庆十七年农历十月初七)出生,生肖属猴;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道光三年农历正月初五)出生,生肖属羊。 左宗...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儒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于他的好友李白。杜甫生活在一个国力衰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杜甫这样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
CEO之路:郭士纳与IBM
郭士纳:IBM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被称为“电子商务巨子” 大公司的一个好处是,获得一名优秀CEO的途径有很多种。他可能是英明神武的创始人,也可能是从基层一步步晋升上来的优秀员工,还可能是在公司工...
苏轼的隐身衣
今人若读诗词,则不可不读苏轼,但大多人对其印象之刻板浅薄竟至于一谈及苏轼,似就不得不提“豪放”二字,眼前亦浮现两三关西大汉,手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一如多数人心目中的李白永远是丰神俊逸佳公子,而杜...
水浒英雄的怪绰号
对国人来说,《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并不陌生,但是,有些人物的绰号或因晦涩难懂,或因精灵古怪,或因词义时限,而常常为人们所误解。 “黑旋风”李逵时下,一些报刊把李逵的“黑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
鲁迅是怎样当父亲的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需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
三毛:一个美学灵魂的出走
三毛在我心中,有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头漂亮的长发、一身轻灵的气质。三毛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文学作品更是深深影响着一代人。但她走得匆匆,纵然我们有诸多不舍,也只能怀着来不及告别的遗憾偶然怀念。 我印象...
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小说之父”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凭借《三体》摘得全球科幻小说最高奖,在无数粉丝眼中是“神一般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竟是一名深山“送电工”,他不会开车,不玩微信,每天朝九晚五去电站上班,回家还要...
霍金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霍金的父母曾来过中国,那时候霍金忙着学习,忙着考试,虽然内心对古老的中国也充满了向往,却一直无缘来中国。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忙着研究和写作,中国之行一拖再拖。 霍金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因为中国是世...
加缪的一生:反抗荒诞走向重生
加缪以描绘世界和生活荒诞的作品著称于世,而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更是对“荒诞”最生动的诠释。 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祖上是来自法国阿尔萨斯的移民。他一方面捍卫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谴责法国政府的殖...
从此,她成了作家杜拉斯
爱在战火纷飞时 1936年冬,让·拉格罗莱给玛格丽特介绍了两位他中学时代的好友:乔治·博尚和罗贝尔·昂泰尔姆。很快,玛格丽特的心就偏向了相貌平平但个性阳光、成熟稳重、心地尤其善良的罗贝尔。小伙子比她小...
钱学森:从小书迷到大科学家
有一个爱读书的男孩,5岁时就喜欢读《水浒传》,很崇拜小说里英雄。一天,他突然问爸爸:“一百零八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一百零八颗星星下凡到人间的。人间的大人物,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呀?”爸爸认真地回答:“...
钱钟书:深度利用图书馆的典范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回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钱钟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
寻找人民币上的劳动者
在前四套人民币的币面上,有许多“劳动者”的形象,很多人曾经以为,人民币上的人物是画家们“杜撰”出来的,殊不知,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确实是真有其人。 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工人农民形象 作为第一套人民币的设...
叶永烈:一生用作品带读者看世界
2020年5月15日,为几代读者回答“为什么”的叶永烈永远地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1961年到2013年共出版了6版,叶永烈从20岁“加盟”,直至年已七旬仍然积极参与写作。他的生命中延续着对科普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