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作家李健吾曾对林徽因做过如此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李健吾与林徽因过从甚密,其评价应该可靠。但我研究李庄数年,看到了林徽因许多不...
别样杜甫:谁人不曾是少年
以前总不爱读杜甫的诗。印象中的杜甫似乎一直是一个削瘦刻板的小老头形象。他在破旧的茅草屋前倚杖叹息,没有李白的轻狂豪放,亦没有刘禹锡的婉转柔肠。然而如今读到他的《饮中八仙歌》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个倚杖叹息...
鲁迅与胡适,谁更称得上文学家里的美食家?
鲁迅小厨 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鲁迅...
甲午战争中的英国医生阿瑟·道奥斯卫特
甲午战争时期的英国红十字会医院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全面失败而告终,中国海陆军各路将领在此役中战死疆场者有之,自裁殉国者有之,作战不利致使朝廷问罪问斩者有之,而立功受奖者罕见。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私人信...
“贪吃的”巴尔扎克:写食物影响了一代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迷恋食物。1836年,《高老头》出版之后,巴尔扎克因为拒绝去国民警卫队服役,坐了一个星期的牢。在坐牢期间,他从巴黎最昂贵的餐厅预订美食,邀请他的出版商和他一起用餐。他们在监狱里举行宴会,出版商...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五四对于鲁迅其实也非常重要。这一时期,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参与了女师大学潮并遇到爱...
一生只画一个女人的莫奈,他的心属于谁
莫奈这一生只画过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前妻卡米尔。那段艰难相守的日子,莫奈不厌其烦地画着卡米尔,后来卡米尔不幸盛年病逝,莫奈转而痴迷于没有人物的大自然。虽然莫奈的画作中也曾出现过后来的妻子爱丽丝和女儿们...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里醉过多少回?
古代文人骚客除了倾心于笔墨珠玑,更以丰富的生活情趣和爱好为荣。譬如生前就自铸墓志铭直言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
霍金教会了我们什么:不只物理,不止宇宙;关于智慧,关于好奇
这位在轮椅上度过大半生的老人,他的伟大之处,除了拓展人类的科学知识极限,还有其独特的思维、人生经历和性情。 “他只是离开了轮椅,回到了他最爱的浩瀚星辰。” 关于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8年3月14...
美食达人张爱玲
民国才女张爱玲从小就对美食有种天然的敏感。私塾先生教她读“太王事獯于”这样难念的句子,她死活记不住,不过她的脑子转得快,自己私下改为“太王嗜熏鱼”,这样就记得一清二楚。 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深夜,忙碌完一天的事情,正想静下来写点儿东西。忽然接到一条短信:“铁生走了。” 默默地看了半晌,没有回信去问究竟。来信的是新闻界的一位友人,平时热情爽朗的一个人,却只写了这四个字,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
孔门弟子子路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尤其经历了太多亲人的死亡:三岁上父亲叔梁纥去世。十七岁时,年仅三十来岁的慈母颜徵在于贫病交加、过度操劳中撒手人寰。人到中年,妻子亓官氏先他而去,家便不成为家。年近古稀,...
“中国机长”刘传健:我真没想到我会活
由“5·14”四川航空航班备降成都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电影不仅还原了“5·14”事件,也让观众进一步认识了电影中机长的原型刘传健。时隔1年多,我们再次专...
告诉你一个真实雷锋,告诉你一个人间奇迹
学雷锋、做好事,可以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善行意识、道德概念的最好体现。 雷锋是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生于1940年,1962年去世时,年仅22岁。他的一生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好人...
雷锋的“三个之最”
自1963年以来,雷锋有3个之最:题词之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最多;邮票之最,共发行了有关雷锋的邮票105种;出版物之最,先后出版过关于雷锋的书籍400余种。雷锋还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
雷锋:良知与美德的尺度
当一个人一刻也不懈怠地奉守着自己的内心准则时,这样一种态度确实凝结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诗意力量。不仅如此,这样一种精神态度还包孕着一种“升华机制”,托举和提升人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迈进。 又是3月。每到...
儒勒·凡尔纳,谢谢你预见了一个时代
1 儒勒·凡尔纳不听父亲的话,不愿意子承父业,做个循规蹈矩的律师。 他声称自己对科学并无特别的兴趣,却在50年里,写出超过100部科幻作品。他不认为自己是深海潜航的发明者,但其作品《海底两万里》中,瑰...
严歌苓,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
当代作家里,作品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其实并不多,严歌苓是这少数作家中的一位。 严歌苓生在一个文学家庭。祖父严恩春是著名翻译家,《德伯家的苔丝》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就是出自他手;父亲萧马是著名作家和编剧,写过长...
一个诚恳而善良的灵魂——冯·卡门眼中的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我家的常客。在他身上我发现了一个诚恳而善良的灵魂。他具备的一切品质正是我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毕生所追求的。 1911年我在哥廷根大学第一次见到爱因斯坦。那时他到学校来和希尔伯特、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