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曾多次在书论中言及“东坡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而有韵,晚年沉着痛快”。北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惊魂摄魄的“乌台诗案”是其宦海沉浮中第一次大浪涛,虽给了他极大打击,却也使他人性中的激情得以爆发。...
苏轼对陶渊明的千秋爱慕
▲《归去来兮辞》(局部),宋,苏轼,纵32厘米,横18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意态丰腴,结体稳密,书风充分流露潇洒奔逸的气质。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和倾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贬谪磨难中...
苏轼的禅之友与禅之游
▲九江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为东林慧远所创。该寺正对庐山香炉峰,四周群山环抱,门前为虎溪桥,现存建筑为1978年重修。苏轼游庐山时曾亲赴东林寺参谒常总大师,同游庐山山水。在与禅师交流中...
最善秦少游:“大江东去”与“山抹微云”
▲《西园雅集图》(局部),宋,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秦观听道士陈景元(号碧虚子)拨阮。秦观在苏门四学士中与苏轼相识最晚,早年长期游离于一流的文化圈子之外,但世人皆知“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欧苏:宦海浮沉中的“坚守”与“超越”
▲《东坡先生懿迹图·谓公我师图》,清,邹一桂,纸本,全12开,每开纵25.5厘米,横41厘米,现藏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邹一桂也根据苏轼生平创作了12幅东坡先生懿迹图,该图描绘了苏轼小时候听闻《庆历圣...
生命终点:“不离人间”的“离人间”
▲常州东坡公园,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苏东坡弃舟登岸入城之地。当时他“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干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苏轼曾有在常州终老之...
宰相之位,一步之遥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女中尧舜》,清,焦秉贞绘。高太后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元祐四年(1089)三月,苏轼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表示,自己决计无法继续留...
救蝗灾、抗洪水:政绩卓著却总是平级调动
▲徐州黄楼,为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二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是徐州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之一,现建筑为1988年重建 通判...
一位反对“变法”的改革派
“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政,皆不与治同道。立条例司,遣青苗使,敛助役钱,行均输法,四海骚动,行路怨咨……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 ——苏轼《再上皇帝书》 变法潮起 ...
眉山苏氏的家世、家风、家学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hú]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xiǎn],清康熙四年(1665...
苏轼颜值几何?从后世画作中窥探东坡样貌
中国文人多有名士仰慕情结,北宋中后期以后,喜爱宋代文豪苏轼者尤多。但苏轼究竟长什么样?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学界的难题,因为争议数百年前就开始了。苏轼潇洒出尘之貌,引得宋代以来的艺术家不断发挥想象,据此创作...
超然物外 实寓真情——苏轼《洞庭春色赋》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其善画竹木怪石,画论、书论亦有卓见。《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苏东坡靠什么成为“千年偶像”
40余年创作生涯,4800多篇文、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数量居北宋文学家之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千古传...
心欢可向东坡求——爱民篇·豆叶几时黄
东坡是个出世、入世自如的人。不论在其位还是不在其位,都能忧国忧民。在山东密州任太守时,国家西北边疆不太平,西夏常犯扰大宋。作为一方土地上的军政“一把手”,为体现政府“爱武”,他有时也带着手下出外打猎。...
苏轼的隐身衣
今人若读诗词,则不可不读苏轼,但大多人对其印象之刻板浅薄竟至于一谈及苏轼,似就不得不提“豪放”二字,眼前亦浮现两三关西大汉,手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一如多数人心目中的李白永远是丰神俊逸佳公子,而杜...
苏轼的三首“定风波”,你最喜欢哪首?
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笔下的诗词交相辉映,他的文字中有他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以及心态意趣。下面,让我们从三首经典的《定风波》中,感受他的豁达胸襟…… 01 赏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
十首冷门诗词,见证苏轼绝世才华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留下许多令人称诵的诗作,其中的许多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千古流传。其实,苏轼还有许多诗词,细细读之,意味深长,今天,我们来读一读苏轼的十首冷门诗词,见证他的绝世才华。 ...
《枯木怪石图》:画家苏轼的心灵自由
《苏轼立像》,元,赵孟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的文采风流、人格魅力,无论在士人还是百姓中都享有盛誉 林语堂写《苏东坡传》,试图在序言中概括这位大诗人,洋洋洒洒一顿排比陈述,最后他写道:“一提到苏东...
宋苏轼书《赤壁赋》帖:千古名帖,千年一误
苏轼(1037-1101)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同时又是著名书法家、画家,是至今最受欢迎的古文人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诗人,他是宋代诗词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作为书法家,他名列...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
香道自先秦伊始,贯穿于中华文化,于士大夫中尤显。傅京亮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香文化》中曾把中国用香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一、文人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