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将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弗洛狄忒(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和春季植物之神阿多尼斯之间的纠葛写作一首十四行诗,其中充斥着暗讽般的颂赞:“你洁白胜过白鸽子,娇红胜过红玫瑰。造化生你,自斗智慧,使你一身...
万物静默,奇花独芳:解读萨贺芬·路易
1. 萨贺芬·路易 稚拙派艺术 (Naïve Art) , 又称朴素艺术, 在各类艺术流派中独树一帜, 它并非某种特定的艺术团体, 也没有统一的创作风格。稚拙派画家们从未受过正规的基础素描和绘画训练,...
生活之真美——关于画家黄瑾毅的油画“船”系列
近处色彩斑驳的三五只船,明媚、跳动的海水,远处云蒸霞蔚的天空。本想着移开视线,但却又禁不住转回来,希望能找到船后面的故事。这就是黄瑾毅的画,让观者总是想探寻船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黄瑾毅画得最多的就是...
在大卫手中——卡拉瓦乔式的“忧郁”
这是一种常有的感觉,感到自身的不完美,它通常是身体和灵魂虚弱的表现;同时,它也关乎某种完美的理念,这完美既不存在于自身,也不存在于他人,既不存在于悦人之物,也不存在于自然。 ——狄德罗 《悔悟的抹大拉...
拿破仑与他的新古典主义画师们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控制着艺术家思想和艺术作品展览的学院制度在1793年被国民议会废除。大会宣布所有艺术家允许在沙龙展览,并免除费用。革命的思想,也激励着艺术家把眼光放到了古典主义,并结合个人创造力表现...
名画《呐喊》的背后
1883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拉卡塔岛上的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猛烈喷发,第二天达到最剧烈的程度:火山灰喷到50英里的高空,尘埃围绕地球飘行数圈;到28日,火山才开始平静下来。影响所致,甚...
一个时代的母亲象征——惠斯勒的《母亲》
[美]惠斯勒灰与黑的一号编曲:画家的母亲油画144.3cm×152.5cm 1871奥赛博物馆藏 惠斯勒(1834—1903)在他的时代,也许是被大众误解的最具创造性的天才之一。他在致力...
大卫霍克: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1937年,大卫·霍克尼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像很多天生的艺术家一样,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出奇的热爱。早在11岁时,他就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只是,不知他是否曾预料到,自己会取...
追光者莫奈,用一生追寻触摸不到的光
艺术史上著名的“印象派”一词来自哪里?答案是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并不是莫奈最优秀的作品,却包含了印象派的典型要素,开启了通往现代艺术的大门。 被嘲讽的落选者 18...
炽热的《向日葵》——梵高的绘画风格探析
凡·高是19世纪著名的荷兰画家,他的一生丰富而短暂,作为后印象派大师之一,凡·高没有接受过绘画方面的专业训练,他天生聪颖,性格敏感而易怒。在凡·高生前,他的画作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他去世后,他的作品赢得...
四亿美元与水晶球的秘密——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救世主》
救世主 [意大利]达·芬奇 油画 65.6cm×45.4cm 1500年 私人藏 莱昂纳多·达·芬奇,这位因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村而得名的大艺术家,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这位弗洛伊德口中的“恋...
库尔贝《画室》——现实的离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
居斯塔夫·库尔贝《画室》是一幅不寻常的作品。在这个巨大的画室中,竟有众多形形色色的人。此外,在画面中有张画幅很大的画布,而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的椅子上,手持画笔和调色板在创作。在他身后站着的是女裸体模特...
镜子般的真实自然——扬·凡·艾克绘画中的自然含蓄美
《根特祭坛画》 尼德兰艺术 尼德兰是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历史区域名称,它包括今天所指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一部分。它是莱茵河、马斯河和些耳德河流入海之地,地理条件优越,早时就成为欧洲西北地区...
人类的难题——赏析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保罗·高更是一个富裕的人,他的富裕来自于早年在欧洲股票市场赚得的财富,来自在大溪地岛原始人类给予他心灵的满足;同时,保罗·高更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源自他内心的寂寞,源自这无人能解的世界难题——《...
马蒂斯的《舞蹈》
20世纪已经离我们而去,当回头凝望它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得不感慨在这一百年里,人类生活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尽管科技和财富使大多数人受益匪浅,然而梦寐以求的幸福似乎并没有随之而来,相反,倒是数次经历了心灵危...
浓浓母女情——走进名画《缠毛线》
这幅画中的人物很唯美,古希腊风格的衣裙和雕塑般优美的面庞让人难以相信她们是欧洲19世纪的一对母女,像是梦幻中想象出的一幅画卷。 时光回溯至19世纪,发现那时的英国处在一个自相矛盾的时代。人们在对经济发...
赏《意外归来》 看其背后的历史
放在摄影技术时代,列宾的《意外归来》算得上是一幅出色的抓拍作品。 一位革命者,在流放多年后归来。他步履沉重、身形瘦削、满脸胡茬,穿着陈旧的粗呢大衣。不速之客踏入家门的那一刻,打破了客厅的宁静。坐在沙发...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作品《暴风雨》赏析
暴风雨猛烈地来吧/濯我褴褛衣衫/濯我蓬发与垢面/濯我疲惫足踝 暴风雨猛烈地来/受惊的人儿,如精灵振翅/如小鹿飞奔/我却殷勤万般,在乌云的心脏/在人儿耳畔,蜜语甜言…… “暴风雨猛烈地来吧!”这是我目睹...
灰与黑的协奏曲——惠斯勒《画家的母亲肖像》赏析
惠斯勒虽然受到了印象派画风的深刻影响,但他一直保持着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因而他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欧洲兴起的印象派风格并不一致。他早期的“交响曲”系列作品始终贯穿着通过画面色彩的和谐来...
希施金风景画的意境美
《松树林之晨》 希施金的风景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I.Shishkin)(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