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
有些路啊,走下去才知道它有多美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人生路,已走过大半,回望来路,会想象,如果重回年轻时候,是否会选择另一条路,经历不一样的生命旅程? 当年轻的你面临选择时,总会听到各...
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
我们常说的一些为人处世原则,乍一听来容易做到,但其实很难。或者说,不少原则对君子可能有效,对常人则几乎无用。比如那句常挂在嘴边的“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这话有其特殊的语境。如果是夸赞一个人,就会找...
“修身”从“知耻”开始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德性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平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
抵达人生的自在和轻松
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 前者,是想在平等中求得内心的平衡。后者,愿在优势中继续保住自我的优越感。 这种古怪,本质上是...
治世,须先修心
孔子在《礼记》礼运第九篇之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静坐如僧侣
看了一幅《僧侣的姿态》的摄影作品,心生震撼。画面取材于一列奔驰的火车车厢内,6个饱受旅途劳顿的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摄入镜头的旅人或坐或卧,疲惫状态凸显无遗。 与其他5个旅人不同的是,画面左侧居中...
向阳与背阴
因为学画山水画的原因,每到有山有水处,习惯性地要看看山形水态。水似乎是千篇一律的泛波涌浪,山却是千姿百态。 看山就是看山石、飞泉、雾岚、庙宇,也看树。看多了,我就发现一种现象:同一树种,山顶的树,树冠...
所有的“差不多”,最后都会报复你
胡适先生曾在 1924 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 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