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清明上河图》里鲜为人知的种种玄机

通常认为,《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开封城的繁荣兴旺,显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这仅仅是该图的表面现象,在它的背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种种玄机。画家以不同寻常的观察视角,描绘了一系列...
绘画

鲜活的女神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东晋,最有名的作品大概就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了。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在他之前,绝大部分画家只是工匠,并没有在作品上留名。而顾恺之,是第一个在作品上留下自己名款...
绘画

中国画中“瓜果蔬菜”的美好寓意

果蔬画,属于花鸟画中体现市井生活和乡村风情的题材,也是最能引起观者共鸣的题材之一。古今的花鸟画家,大多喜欢将这些日常所见的瓜果蔬菜写入画中,并赋予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和美好寓意,给人以清新悦目的视觉享受。...
绘画

一盆一景致,一景一世界

当代盆景 喜欢花草的人,都习惯在家里摆放绿植,有普通的盆花,有比较讲究的瓶中鲜花,还有花卉爱好者专门去学习插花艺术,并学以致用,以常变常新的插花装饰自己的家。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正有一样可赏、可玩...
绘画

《枯木怪石图》:画家苏轼的心灵自由

《苏轼立像》,元,赵孟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的文采风流、人格魅力,无论在士人还是百姓中都享有盛誉 林语堂写《苏东坡传》,试图在序言中概括这位大诗人,洋洋洒洒一顿排比陈述,最后他写道:“一提到苏东...
绘画

《千里江山图》:三次装裱,五次进宫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北宋 绢本设色 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卷的递藏信息基本上接近完整,可证明该图的确出自于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之手。该卷经历了3...
绘画

《千里江山图》卷的背景有多深?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1191.5cm×51cm(局部)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诞生在徽宗朝政和三年(1113),在此前的七八年,张择端绘制了《清明上河图》卷,这一切都不是偶...
绘画

从《关山行旅图》读懂关仝的山水画

《关山行旅图》的特征 《关山行旅图》为绢本,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该画全景构图,气势宏大,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感。这幅画不仅在用笔,用墨,构图上,更在整幅画的意境和韵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
绘画

雄伟壮阔 意境幽远——读荆浩《匡庐图》

中国山水画于隋唐五代时期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完善而独立的体系。从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为古老的作品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来看,画中虽然也有人物,但人物已经退居画面次要地位,相比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
绘画

《十六罗汉图》:庞眉大目 朵颐隆鼻

《十六罗汉图》之伐那婆斯尊者 贯休(832—912),唐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滞留荆州,后入浙,居杭州灵隐寺。至蜀后受到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长于诗,工草隶,人比之...
绘画

从《重屏会棋图》看唐朝皇帝的娱乐活动

《重屏会棋图》的外在形式特征 《重屏会棋图》材质为绢本,纵40.3厘米,横70.5厘米。画面描绘出南唐中主李璟及其兄弟对弈的场景。画中共描绘五个人物形象,画面中间位置为中主李璟,面南而坐,表情平和,目...
绘画

简论王维《辋川图》的园林意境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他的诗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他又精通音律,《阳关三叠》流传千古;同时唐代乃是中国画发展得最健康的时期,而王维就是当时的大师,他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
绘画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赏《明皇幸蜀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青绿山水画《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山水画家李昭道的作品,该画纵55.9厘米,横81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作者李昭道,字希俊,唐代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擅画青绿山水,画风精巧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