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 (1632~1717) ,字石谷、臞樵,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明崇祯五年生于江苏常熟虞山。 王翚自幼喜欢绘画,16岁拜本地画家张珂为师;20岁时先后拜王鉴和王时敏为师,故眼界...
康乾盛世的风俗长卷——《万寿盛典图》
《万寿盛典图》局部 《万寿盛典图》,清王原祁、宋骏业等绘图,朱圭镌刻,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内府刻本。版框高22.7厘米,半框宽17.9厘米,图版146幅,各页画面接续,总长度约50米。文半叶...
《游春图》:划时代的山水画
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唐初,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
《女史箴图》:“揭秘”贾后之死
顾恺之 (约三四八—四○九) ,字长康,小字虎头,故世多称『顾虎头』,晋陵 (今江苏无锡) 人。他出生于士族家庭,入仕却不顺利,但名声很大,因其有三绝—痴绝、画绝、才绝。 他才华横溢,曾作《顾恺之文集...
《溪山行旅图》:画出东方人心胸
一、范宽的生平背景 范宽,北宋山水画家,字中立 (又作仲立) ,陕西华原 (今耀县) 人,出生年月无从考究,不过《画史》有相关记载,他于五代末期出生,生活于北宋前期,在宋仁宗天圣年间 (1023-10...
诗情画意丽人行——解读《虢国夫人游春图》
盛唐之年,每到春天,长安曲江之滨都会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节日狂潮。其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农历三月三日全民的曲江狂欢。 杜甫在《丽人行》一诗中,忠实记录了杨氏姐妹游春的情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
《簪花仕女图》:宫廷贵妇人的春
一、周昉——巅峰巨匠 周昉,中晚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家,他的作品别创“水月之体”,被称之“周家样”。他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列为四大楷模。其作品色彩遒劲柔丽,人物多以“丰厚为体”。 周昉创作态度十分...
从仕女图洞见那个远去的盛唐
一 赫伯特·里德说过:“经济和社会的趋势决定每个时代广泛的思想舆论运动……艺术作品不能逃避这种无形影响的环境。就一件艺术作品而言, 它是浪漫主义的, 还是古典主义的, 是写实主义的, 还...
咫尺有千里之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 山水画是民族艺术的精粹, 是民族精神世界的集中展现。山水画不仅能够表现恬淡的自然风光, 还体现着画家的思想情感与人格理想, 是画家领会山川秀美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赏析
传为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唐贞观年间,吐蕃年轻的领袖松赞干布派遣使臣禄东赞携带贵重聘礼到唐朝京城长安晋见唐太宗,请求和唐通婚,唐太宗同意了吐蕃的请婚,并订...
赏析荆浩山水画《匡庐图》-博雅好古,意在山水也
一、《匡庐图》的作者以及内容简介 《匡庐图》这幅画在作者是北方山水派的代表人物一一荆浩,他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同时在画坛领域他也是杰出的理论家,《匡庐图》这幅作品突出描绘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特色。...
石涛《红树白云图》-红树千林藏幕府 白云一带护琴台
红树白云图 清代山水画大盛,名家纷出,流派繁杂。尤其康熙在位的60多年中,异军突起者不乏其人。他们发扬文人画不拘成法、独抒性灵的精神,勇于突破古人樊篱,重视生活,勇于创新。这些人多为明代遗民,或隐居山...
从吴道子的《五圣图》到永乐宫的《朝元图》-一幅壁上丹青的前世今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幅壁画,不过是画在墙壁上的一幅人物画,从唐到宋再到元,它的前世今生,却折射出一段中国宗教壁画发展的影像和历史,以及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壁画,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以...
人神苦恋伤情绝 千年一画共余香——浅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相传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人物画已发展到成熟期。 顾恺之(约344—405)以“迁想妙得”之笔,绘“传神写照”之像,在当时和后世影响...
《田横五百士》与徐悲鸿的士人精神
创作于1928年至1930年的《田横五百士》(197cm×349cm),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油画作品之一,现藏于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作品取材于《史记》,描绘的是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接受招...
灵动的山水——山水画中水的审美意韵
一、水的哲学底蕴 “水”早在先秦时期就被哲学家们广泛引用以说明自己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水的特质被赋予了多种涵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的是真正善的人,行为要像水一样,对万事万物有利,...
大美意象——吴冠中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吴冠中先生师法自然,学贯中西,在绘画艺术上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坚持不懈,苦心经营,戮力创造民族特色,在20世纪向21世纪文化转型的关键点上,将几代人努力探索的“中西”贯通,真正意义...
能不忆江南——春日赏读吴冠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每每看到吴冠中的画,这首诗便浮上脑海。人间四月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汩汩河水,青石板路,马头高墙,石桥深弄——从周...
融汇中西 贯穿古今——读林风眠的人物画
林风眠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作为留法回国的画家,林风眠的画风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积极因素,形成了一套“调和东西艺术”的独特风格。相比之下,在民国初期留学归...
国画大师李可染和他的《牧牛图》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涌现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辉耀艺坛的艺术大家,他们凭着自己天赋才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创作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艺术瑰宝,为我们留下无比珍贵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