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谚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是人们对于法律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也是法律最为人知、最高精华之所在。透过一些法谚,人们可以很好地洞悉法律的方方面面。 法谚是民间关于法律的谚语,是民间口口相传、...
“五听”:古代判官的审判指引
“五听”,即通过对案件当事人在陈述案情时基本的情态表现和言辞逻辑进行语法、表情、气息、反应和目光上的判断,来辨别其口供的真伪。《尚书·吕刑》曰:“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师听五辞”即“五听”,在西周就...
“明镜高悬”的司法理想
堂威声一起,惊堂木一拍,这是影视剧中古代官员审案的标准仪式。画面中惯常出现的就是官员头上的巨大匾额,上书“明镜高悬”。据晋代学者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汉王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内...
古判词经典
法律不是无情物。法律的制定离不开对人情人伦的考察,法律的适用也不得不顾及正常人的情感体验。早在中国古代,判案者就很是讲究“巧”和“妙”。在唐朝,进士授职必察身、言、书、判,即要求相貌端正、辞章条理、善...
古代文人的雅号是怎么得来的?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有...
双“九”、对称与中庸之道
消寒九九图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阳爻为九),将“六”定为阴数(阴爻为六)。而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应,两九相重,故称为重阳。我认为重九日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除开它本身的起源传说外,这之中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儒家所倡导的幸福观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对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冲击、西方价值观受到追捧以及国人普遍感到精神无根的...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
《西厢记》里未下完的一盘棋
《西厢记》是元曲里最脍炙人口的杂剧之一。它有五本二十一折,在篇幅上是一本四折式杂剧的五倍。《西厢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实甫和关汉卿。比如,明代凌濛初《西厢记范例十则·一》就认为此剧“前四本为王实甫作,...
呦呦鹿鸣——《诗经》的“观”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楚元王少时,跟鲁国的穆生、白生、申公一起从浮丘伯学《诗》。元王封楚之后,礼敬三位师兄弟,以之为中大夫(掌议论)。因穆生性不嗜酒,元王在设酒宴宾的时候,常为其设醴(酒精...
片简短笺,胜过诗
那时我赏花草,观天地。纵然再匆忙,也要将寥寥数语执拗地写下。笺上有画,画中有诗,诗里满满的都是你。 纸短情长。 书斋中的小品中,比诗笺更随性、更自由、更无定格的应是片简,也就是用一些小纸写些性情或有意...
日本铁道,一个文学的传说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伊始,年轻的天皇与国民相约要“广求知识于世界”,作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国策重要一环,及早从英国引入了铁道交通系统。1872年,东京新桥到横滨樱木町之间的铁道实现通车,是为日...
“五听”:古代判官的审判指引
“五听”,即通过对案件当事人在陈述案情时基本的情态表现和言辞逻辑进行语法、表情、气息、反应和目光上的判断,来辨别其口供的真伪。《尚书·吕刑》曰:“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师听五辞”即“五听”,在西周就...
消失的镜子
爱德华·伯恩·琼斯的油画《维纳斯的镜子》,画中一群女神,其中最美的维纳斯在水中看见了自己惊人的美貌,是的,她知道那水中的美人儿正是自己!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如此这般地爱上了自己的水中影像。同...
何谓“十步杀一人”——有关剑的几个关键词
数年前,我跟黄维立师学日本剑道。很多人一听剑道,觉得好玩有趣,就来剑道馆学剑,黄师开门迎接。剑道大道至简,刺、劈,全部招式可以在一堂课上教完,剩下的,只有乏味枯燥的重复练习。黄师告诉我,日本刻苦的习剑...
开往电影的地铁
从入口开始,地铁就与大地拉锯开来,上与下的空间形成对流,也留下了玛丽莲·梦露在通风口处裙裾飞动的传世画面。 地铁是大都市的象征,地铁见证了城市的繁华,理所应当地承载着运输客流的任务,香港影片《富贵逼人...
新电影中的绿皮火车
《一代宗师》:列车见证恩仇了结 《一代宗师》是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功夫电影,由梁朝伟、章子怡、张震、宋慧乔主演。该片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北武林”多个门派宗师级人物,以及一代武学宗师叶问的传奇一生。作...
讲礼儿、有面儿、局气、厚道——重提老北京精神
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说是北京精神,其实我认为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您说,全国各地,哪个地方的人民不爱国;论创新,沿海城市不比咱北京差;论包容,深圳等省份也不比咱北京差哪儿去...
在纽约,还可以步行
我第一次到曼哈顿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联合国秘书处做译员。工作几年后离开,之后找机会多次回去,看朋友,也看纽约。那时国门刚开一条缝,去纽约的中国人还很少,大家都有一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