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

元宵节,闹元宵

赏花灯,猜灯谜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征的节俗活动。据载,隋炀帝杨广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每年元宵他都要在都城举行盛大的灯会。 唐宋时期,元宵张灯习俗得以大扩展。唐朝不仅在京城制作高达80尺、光映百里的“百...
民俗文化

满族满月礼仪式变迁

满月礼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仪式,满月是进入仪式,此仪式带有新生儿开始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月礼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满族和汉族的仪式内容也逐渐融合,但是满族本民族最根本最具...
节日文化

五月五,过端午

端午说“五”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五月节。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即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午,古人与“五”通用,因此“端五”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
民俗文化

民俗故事 | 双喜字的由来

双喜字不是字,它是很古老的喜庆符号,传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天南海北,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大概都能见到。 据说双喜字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宰相王安石创造的。960多年前,王安石年方弱冠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马家镇...
民俗文化

重阳节是如何与菊花结缘的

重阳节自古以来有三大习俗:登高、赏菊以及插茱萸。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菊花开时即重阳。”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与重阳节绑定在了一起? 菊花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菊...
民俗文化

渐远的上梁赞歌

建造房屋,是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农村,建房更讲究选择“吉日”动工,动工时要举行燃香烛、鸣放鞭炮、杀鸡祭土地神等仪式,然后由泥水匠划线确定框架,请帮工挖出地基,砌牢石块墙脚,新屋的四壁框...
饮食文化

地方志异 | 镇江醋闻趣话

我国南北有两大名醋,俗称“北老陈,南镇江”。南方制醋多以糯米为原料,故称米醋;北方则以高粱为主料,用料不同,口则不一样。《中华医学大词典》称:“醋产浙江杭绍二县为佳,实则江苏镇江为最”,足见镇江乃极品...
服饰文化

五溪衣裳共云天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五溪衣服共云天”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华美秀丽的苗族服饰。若把苗族服饰看做一本书,那么染绣结合的装饰艺术就是书中最重要的章节,染与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利用大自然元素而产生的智慧结晶,充满手...
民俗文化

红泥炉子曲曲罐

煮茶罐罐二寸八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经》如是说。北方实在是不争气,千余年过去了,一直没有调教出像样的茶品。话是这么说,但甘肃人喝茶的功夫万不可小觑,真正的独立特行,与别处大有不同,即当地所称“...
民俗文化

民俗故事 | 月光娘娘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句深刻表现了嫦娥的寂寞和悔恨。嫦娥,后羿的妻子,美貌非凡。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
节日文化

元旦、除夕、春节有什么不同?

元旦 元旦,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
民俗文化

悠悠马头琴,诉尽牧人心情

去年夏天,应朋友之邀,我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呼伦贝尔草原。 一下汽车,眺望碧草蓝天,我的心也像草原一样,顿时一下子宽阔起来。突然一个不大的马群在我身边呼啸而过,我禁不住一阵兴奋,思绪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童年时...
饮食文化

糖画,糖上的艺术

人群中,只见他从案子上揪下一小团还温热的褐色泥团,在手心里揉捏、翻搓、拉拽然后近乎神秘地合在手心里一吹,奇迹出现了:一只胖嘟嘟的小猪稳稳立在掌心。这不是变魔术,这是吹糖人。当然那也不是泥巴而是糖泥。一...
节日文化

谁说端午节就只有划龙舟了

在辽阔的大东北,过端午节是相当热闹的, 仪式感特别强,家家户户都很当回事儿。细数 起来,节目还真是不少——挂葫芦、插艾蒿、 系五彩线、逛庙会……节目丰富,惹得大人小 孩个个都乐开怀。事不宜迟,我们马上...
民俗文化

老北京的叫卖声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今年快80岁了,我从小就对这座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街小巷那些游商小贩的叫卖声,还有他们手里的那些响器声,此起彼伏,抑扬顿挫,令人难忘。这种叫卖声是小商贩的一种声...
节日文化

腊月至,欲还乡

腊月来了 腊月,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一进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这时候,冬季田事已经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已“闲”,但人们生活的节奏并未因此而放慢,而是怀着愉悦而急切...
节日文化

中国节:我们内心深处的幸福密码

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一份巨大的文化创造的动力。 中秋节期间,受文明对话论坛的邀请,我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持了一场主题为“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
节日文化

穿越回古代,中秋怎么过

目前历史学界的观点是,中秋节的形成期是在唐宋时期,属于一般性节日;中秋节的鼎盛期是在明清时期,其地位显著上升,成为民众普遍的大节庆之日。 那么我们如今的中秋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千年的遗存 有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