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前世今生:掠夺与守护

夜幕下的卢浮宫

 塞纳河上,常年往返行驶着观光的游船,最著名的一家游船公司叫作Bateaux-Mouches。“Bateaux”是船的意思,“Mouches”是苍蝇的复数。坐上游船,沿途眺望塞纳河两岸的风景,是饱览巴黎文化风光再好不过的便利方式。乘客来自世界各地,历史悠久的“苍蝇船”也提供十多种语言的导览讲解。与每人各自携带导览器不同,这十几种讲解语言是从同一个播音喇叭里交替播放出来的,所以每当路过一个景点,轮到汉语讲解的部分,往往就只剩寥寥几句。

我第一次坐上“苍蝇船”,行经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时,依稀只记着这样一句中文讲解:“卢浮宫的大部分藏品,来源于拿破仑的掠夺。”

小学写作文时,有个常用的句型,叫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句话大概就能够描述我此时的感受。“掠夺”这个词格外刺耳,将我从身处卢浮宫的沉醉中叫醒。我不禁沉思:卢浮宫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如今的卢浮宫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法国国王的王宫。但是即使坐拥这样的博物馆,法国人也并非全无遗憾。笔者从前在法国上学时,博物馆学的教授总是带着些许遗憾和不甘抱怨道:“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概念最先源于法国。可是,1789年法国发生了大革命,英国人就抢先把博物馆建成了!”

也许在博物馆风光的外表之下,一直潜藏着竞争的内核。卢浮宫的历史远比一般人印象中的更为久远,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初。当时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塞纳河右岸建造了一座堡垒,这座堡垒在用来抵御英国威胁的同时,也被当作监狱使用。堡垒里一直都存放着财宝和武器。现在去卢浮宫的地下仍可见到当年的遗址。

后来,卢浮宫就变成了国王的行宫,断断续续有国王入住。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遗弃了卢浮宫,搬去了凡尔赛宫。虽然路易十四住在凡尔赛,但是他把大部分艺术品都留在了卢浮宫。而且,卢浮宫也变成许多艺术机构的驻地,其中包括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艺术家的作坊和工作室。著名的巴黎年度沙龙展就曾定期在卢浮宫举办,后来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了下去。关于把卢浮宫变成博物馆的想法就此萌芽。18世纪中期,一位民间艺术评论家提议应该有一座对所有人开放的博古馆。几十年后,在狄德罗和让·勒朗·达朗贝尔撰写的《百科全书》里,诞生了一个索性就把卢浮宫变成博物馆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曾经的国王有太多的藏品搬不走,因而为卢浮宫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珍藏,又或许是卢浮宫自身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1793年,卢浮宫真正成为一座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其最初的藏品远远没有现在丰富,甚至不及如今卢浮宫藏品总量的零头,仅有六百多件,主要是旧时国王的藏品,但是其中也不乏杰作。而且,由于时代和个人品位不同,每一任国王所藏也不同。如今的卢浮宫镇馆三宝之首——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喜爱意大利艺术品的弗朗索瓦一世的私人收藏。他搜集了很多意大利名家的画作,包括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在他之后,路易十四也在意大利绘画的收集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要取得了银行家雅巴赫(Jabach)的收藏。西班牙藏品和法国藏品的历史则是从路易十六开始的。北欧画派的艺术品是从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获得的。从国王的收藏里,可以看到每个时代艺术的主流——文艺复兴是意大利艺术,巴洛克时期还是意大利艺术,但到了洛可可时期就是法国艺术了。

行驶在塞纳河上的游船

从此,卢浮宫便开始了它的世界收藏的征程,并且从未停歇。到今天为止,卢浮宫已经有藏品55万多件,展出的有3.5万件。那么,卢浮宫是如何在短短两百年间完成展品数量飞跃的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拿破仑的远征和掠夺,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法国的掠夺从拿破仑还没上台时就开始了。在卢浮宫成为博物馆的几个月后,法国人就埋下了掠夺意大利艺术杰作的野心。他们觉得反正意大利人也是抢了希腊人的,法国军队如果胜利进驻意大利,他们就会让法国人成为希腊人最后的继承者。法国人甚至想要去绑架瞭望台的“阿波罗”和“法尔内赛赫拉克勒斯”。尽管这两座雕像他们没能抢到,可是,他们抢回的东西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到了卢浮宫开放的第三年,卢浮宫藏品的大功臣——拿破仑·波拿巴,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于1796年3月2日被任命为意大利陆军总司令,从此四处“征战”,从拉斐尔、曼特尼亚到委罗内塞、提香,不放过任何一个取得大师杰作的机会。1798年7月,他甚至举办了盛大的意大利艺术品欢迎仪式。

胜利女神像 雕塑 高328cm 约公元前190年 卢浮宫藏

卢浮宫地下遗址

[法]雅克-路易·大卫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布面油画 1805—1807年 610cm×931cm 卢浮宫藏

[法]欧根·德拉克洛瓦 《自由领导人民》 布面油画 260cm×325cm 1830年 卢浮宫藏

当然,在法国掠夺的“丰功伟绩”里,不得不提的还有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像》。19世纪中期,法国在北非和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很多考古远征活动,《胜利女神像》就是那时被发现并运回法国的。

法国抢了很多,同时也买了很多,唯一不变的是其对艺术品的狂热。由于法国的掠夺历史,导致很多人看见卢浮宫的埃及馆时,自然而然地就觉得是掠夺得来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卢浮宫馆藏的埃及艺术品并不是拿破仑在1798年到1801年出征埃及时抢来的。拿破仑时期的埃及宝物大都被英国人当作战利品拿走了,比如著名的罗塞塔石。而卢浮宫的馆藏品很多是买来的。埃及馆的成立要感谢埃及学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他在1822年解开了古埃及语言的奥秘,之后就不遗余力地推广古埃及文明的知识,使上流社会对其产生兴趣。他最终说服法国国王查理十世购买了欧洲市场上出售的主要的古埃及收藏。1827年,他出任卢浮宫新成立的埃及部的主管。此外,还有部分藏品是在埃及的法国人寄回的,比如玛丽埃特(Mariette)寄回法国的5964件作品,其中包含著名的古埃及雕塑《盘腿而坐的书吏》(Scribe Accroupi)。此外还有个人藏家慷慨的捐赠,例如二战之后美国收藏家阿瑟顿·柯蒂斯(Athertoon Curtis)赠予卢浮宫的1500件作品。

综上,卢浮宫的藏品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四种:革命时期收缴上来的艺术品,拿破仑远征带回来的艺术战利品,向个人购买的作品,沙龙获得的艺术品和捐赠。

卢浮宫虽然对占有艺术品几近痴狂,但也并非只进不出。对于能同样珍视艺术品的同仁,卢浮宫给予了支持和尊重。之前,法国所有的珍贵艺术品都放在卢浮宫,因为卢浮宫是唯一的博物馆。现在的卢浮宫,即使藏品十分丰富,也并未涵盖所有历史时期。比如绘画作品就是从13世纪到1848年为止。为什么是到1848年呢?因为1986年由奥赛火车站改建的博物馆诞生了,卢浮宫将自己的部分藏品分给了奥赛博物馆,而分割的界线就是1848年的革命。这个时间点之后,诸如库尔贝和印象派的作品则离开卢浮宫,被送入了奥赛博物馆。

[法]卡米耶·柯罗 《孟特芳丹的回忆》 布面油画 65cm×89cm 1864年 卢浮宫藏

如果我们能回到1190年,来到腓力二世在塞纳河右岸建造的这座堡垒,你就会发现,建造堡垒的这个位置当年叫作“Lupara”,在拉丁语里是“狼”的意思,这也就是日后卢浮宫名字“Louvre”的由来。关于这个名字的词源到现在也没有定论,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这个地方以前是一个狼窝。掠夺与保护,一直是艺术史中永恒的矛盾。也许正是“卢浮宫”词源之中深藏的狼性,消解了二者的隔膜。

来源:《油画》2018年03期    董悠悠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