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楼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写真图画里,扮演的是《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杨延辉。杨月楼是武生宗师杨小楼之父,杨家在梨园至今已历六代。杨月楼文武兼备,既是老生又是武生。他的技艺不得了,红遍京沪,大江南北都盛传他的很多故事。比如说他是怎么拜师的,他的老师是三鼎甲中的京派老生张二奎。可杨月楼是安徽人,是安徽怀宁石牌镇的人。这个地方倒是和徽派老板程长庚的老家潜山县紧邻,可以说是很近很近的老乡。杨月楼的父亲叫杨基旺,又叫杨二喜,是徽班唱武旦的,而且武艺超群,大刀耍得特别好,所以又有个名字叫杨大刀。在家乡唱戏毕竟是观众有限,他们就想闯一闯京城,于是他带着小杨月楼,那时他叫杨久昌,家谱中的名字叫杨久先。来到京师想搭班唱戏,可是这并不那么容易,班没有搭上,还得吃饭,怎么办呢?就去了前门外天桥游乐场,父子俩想卖艺求生。前面表演是小久昌,他在那儿练套拳,后面是杨二喜耍一趟大刀,看的人很多。为什么呢?看到小孩武艺超群,看到中年人大刀耍得如同车轮一般,非常夺人眼球。这时恰恰有一个人路过天桥,看到了这爷儿俩的武艺。
杨月楼巧识三鼎甲之张二奎
这个人是谁呢?离这里不远的忠恕里胡同,住着一位高人,就是我刚才说的徽班老生三鼎甲中的张二奎。那天张二奎溜达到天桥,看到这爷儿俩卖艺,哎呀!这武艺超群啊!当时他班社里正有个小科班,觉得这孩子是个人才。于是把这爷儿俩请到茶楼酒肆聊一聊,知道了杨二喜是唱戏的出身,唱徽戏武旦的,也就是徽派二黄,那跟自己又非常接近。于是就跟杨二喜说,现在我这双奎社里有一个科班,你就到我这个科班里来教戏,这孩子就入我这科班学戏,你看怎么样?杨二喜父子很高兴,道谢不迭,于是他们就到了张二奎的双奎社里。又给杨久昌改了个名,因为双奎社里的学员只要是张二奎的手把徒弟,都是带玉字的名,比如说武生泰斗俞菊笙,当时也在这个科班里。就是比他来得早,那时不叫俞菊笙,而叫俞玉笙,还有陆玉凤、沈玉莲、程玉翠等同学,于是给他起名叫杨玉楼,是以后唱红了才改为杨月楼。科里有许多带玉字的师兄弟,这样他就在这儿学艺了,既学文又学武,因为这小孩长得漂亮,他是长方脸,高鼻梁,而且耳大有轮,嗓子又好。所以张二奎特别喜欢他,把奎派老生的拿手戏《打金枝》《牧羊卷》《回龙鸽》《五雷阵》等等,倾囊相赠。另外因为他武艺也好,所以张二奎又把他会的黄天霸的戏,如《恶虎村》等都教给了杨月楼。此外还有一手,又请了老师教杨月楼唱猴戏。所以这个小孩渐渐长大后,能文又能武,成为双奎社学习最好的一个学员。当时有一个说法,双奎社文武双璧,文的就是杨月楼,武的是他师哥俞菊笙。俞菊笙当时可不是唱武生而是唱武旦的。后来因为他长得越来越虎实,越来越魁梧,演武旦不合适了,才改了武生。这一文一武成为双奎社的文武双璧童伶。
杨月楼有争论的生卒年月
关于杨月楼的生卒年月,也有一些争论。有的人说,他是生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但是我根据秦华生、刘文峰主编的《清朝戏剧史料》看,杨月楼是生在道光二十四年,也就是1844年,逝世于光绪十六年就是1890年,享年46岁。有的书上说他享年42岁,可能有误。我觉得前者更准确一些——1844年生,1890年卒,享年46岁。有这么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数年后杨月楼在科班里面学艺学成了,应该是在咸丰末年。这年他师父张二奎赶上点官司,就是因为给他母亲高规格大办丧事,犯了大清律。原来那时唱戏的算贱民:“娼、优、隶、卒”这四类人,社会地位极低,你这么办丧事,逾规矩了,就要查办你。可张二奎说了,我是票友出身,我当过工部水都司的经承,大小也是一个官人,可办案的官员不管他这一套,也许张二奎得罪人了。愣把他给搁在监狱里了,说他是优伶不能按照官宦人家这么大办丧事。后来这个张二奎花了点银子从牢里出来了,再度组班的时候,是同治三年(1864)年,又重组双奎班。
在这个时候,从双奎班的花名册上看,意外地发现有很多原来双奎社的老人,不在这个班社里了,包括俞菊笙,这时候也去了春台唱戏,但是任何班社都没有杨月楼这个名字,不知他去了何处?按照戏剧史学家王芷章在《中国京剧编年史》上的说法,说他没有搭班,是因为搭班困难才没有搭成班。但是一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在这么漫长的8年之内,北京京剧圈内竟没有杨月楼的任何消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看了很多书,查了许多资料以后,从徐珂的《清稗类钞·优伶类》,还有《皖优谱》,这两本书里看到了有关杨月楼的信息。书上介绍杨月楼这个时候去了浙江,他和浙江巡抚蒋溢丰有比较亲密的关系。因为是蒋溢丰花银子把他从张二奎那里赎了出去,作为他的保镖也好,贴身跟班也罢,他跟着蒋巡抚到了浙江。后来蒋溢丰的姐姐又看上了杨月楼,把他收为义子。并且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时候,她和杨月楼一同到了上海。去上海干什么?因为上海有一个叫刘维忠的人,刘开了一个戏园子,叫丹桂茶园。请了北京的一些角儿去唱戏,当时伶人的名单中,杨月楼也在册中,还有什么人呢?有三庆班打鼓的、程长庚的养子程章圃,还有老生周春奎、武生夏奎章等,这些都是三庆班的名伶。这些北京来的名伶就在丹桂园唱开了,杨月楼也是主角,当时他在上海唱的戏就挺红。但是他唱的时间不是很长,因为他要照顾他义母的生活,也就是蒋溢丰的姐姐。所以他唱了一段戏后,他就留在上海照看老人,没有怎么再过多地唱戏。月楼再要唱戏,就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这个时候他的义母死了,没有负担了,于是他便大唱其戏。此时他在上海,不但红得发紫,而且乐极生悲,竟闹出了一场几乎丧命的生死官司。
杨月楼的官司,竟成晚清四大奇案
当时杨月楼这个案件竟然轰动大江南北、朝廷内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上海新开的一个戏馆子叫金桂轩。当时杨月楼就在这个新戏园子演出,可以说是红遍春申,他唱的是文武两方面的戏,文的他唱的是奎派老生戏中最著名的王帽戏,就是演皇上的戏。因为杨月楼的扮相特别好看,个又高,脸又长,鼻直口方,大耳有轮,扮上这老生那是真有样儿。尤其王帽戏、皇上戏,更有气派。演的什么戏呢?演的是《打金枝》《取荥阳》《五雷阵》《回龙鸽》(《大登殿》)。全都扮演皇上,不管是唐王也好,薛平贵也好,汉刘邦也好。由于他扮相好,还有他嗓子也特别好,又高又亮又宽。身上也好,因为他有武功基础,所以他身上也漂亮顺溜。另外他还要演武生戏,《恶虎村》《连环套》。另外还有《翠屏山》演石秀杀奸夫淫妇。石秀这口单刀耍得是风雨不透。还有《赵家楼》,他扮演华云龙。坏人中的采花贼,更是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小白脸。这些武戏都演得是风生水起,风靡了整个上海。此外他时不时地还演猴戏,比如说《泗州城》的猴儿、《安天会》的猴儿、《金钱豹》的猴儿。当时《金钱豹》的主角是猴儿,不是豹精。于是他这个文武兼擅可把上海观众给轰动了。
那么一个红伶人,戏唱得很好,怎么会惹上官司呢?竟是因为女观众的问题。原来在杨月楼众多的观众当中,这里边还有一个新鲜的事儿——女观众是相当多。这在北京可是从来没有的。这些女观众,除良家妇女外,还有一些个卖春的女人也去看。因为当时上海得风气之先,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上海有很多的妓院,有很多的妓女当时就爱看杨月楼。为什么呢?他扮相好、武功好、戏唱得好。所以就出事了,而且各种说法不一。很多的剧学书,说看戏的众多妓女当中,有一个很富有的妓女,很爱杨月楼,在杨月楼身上花了很多钱,想和杨月楼结为夫妻。但是杨月楼可不敢,杨月楼是说什么都不肯。于是,这个妓女一怒之下告杨月楼拐卖钱财。把他告下来以后,杨月楼吃了官司。但是经过后来材料的爬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并不是有妓女来告他拐卖钱财,妓女看戏是有的,也很多,可不是吃亏在这种官司上。那在什么事上吃了官司呢?原来当时有一富商之女,这个富商是广东香山做生意的。此人经常到海外做生意,撂下女儿一个人跟着母亲在家,这个女儿17岁,叫韦阿宝。女儿和她妈妈都爱看戏,据说娘儿俩一连三天都看杨月楼一出戏,叫《焚王宫》,演元末平民花云与贵族小姐叶含嫣的恋情戏。这个戏是深深地把这个姑娘的心给抓住了,这个阿宝还真的动了心。韦阿宝看上了杨月楼,而且对杨月楼一往情深,感情非常真挚,就托她的乳母牵线,一而再再而三要和杨月楼结成夫妇。开始月楼也是不敢答应,韦阿宝竟然是伤心过度抑郁成疾,病得挺厉害。最后是她母亲同意,通过媒妁之言,杨月楼也被姑娘的这份真情所打动,便答应了。经过了明媒正娶,可是有一个问题。既然是明媒正娶,就得有家长来主婚,因为她父亲在国外,所以她父亲没有来得及主婚,而是由她的族叔给她主婚。
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倒霉就倒在这一件事情上了!韦氏家族里有一帮人心里头不舒服,妒火中烧,说什么韦阿宝家这一份大财产,说归就归了个唱戏的,不行!韦阿宝父亲不在国内,她还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他一看这情况,说我们家这偌大的家产要归你这个戏子,又一看这家里不就这么一个闺女吗?心里面不忿。而且也想讹诈杨月楼,上门跟他要钱,却没得手。于是他就跑到了上海县衙,告了杨月楼一状,叫优伶拐卖妇女、谋夺家财罪。本来是什么坏事也没有干,可惜这个叫叶廷春的上海县令,是一个大庸官,他不但是广东人,而且他也是广东香山人。应该叫叶廷“蠢”,他就是个整天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向来就看不起这些唱戏的,一听说这唱戏的戏子跟这个富商的女儿结婚了,于是主观上认为他就是谋夺家产,拐卖良家妇女的骗子。于是就把杨月楼拿到公堂,严刑拷打,并且把他掐监入狱。同时也没有让上公堂为杨月楼申辩的韦阿宝好受,先把她打了二十个嘴巴,然后把韦阿宝也掐监入狱。所以这个事,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桩冤案。但是上海在那个时候,已得风气之先,有一些民主自由的气氛,当时上海的舆论一片哗然。时有《字林西报》,还有《申报》,有一个笔名叫不平子的,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这个县令,说这县令糊涂,草菅人命,没有任何凭证就把杨月楼拿问在监。所以弄得叶县令也不敢落案,于是就把他转到松江府,到那儿去复审。但是这个松江府也不敢主持公道,又把这杨月楼转发到了省里。但是不管松江府,还是省里边,那个江苏巡抚丁日昌更是个出了名的封建卫道士,结果可想而知,依然维持县里的原判,把他又从省里发回来。这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也就是说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了。给他定了一个罪名,叫拐带良家妇女、谋夺家产罪!虽然不至于杀头,减刑一等,流放黑龙江,流途4000里。
这刑法可了不得,太重了!那就是要了杨月楼的命了,而且不论在县、府、省里,几次过堂,都是严刑拷打,差点把杨月楼的两条腿给打废了。这是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狠手呢?就因为在当时这个封建社会里,唱戏的所谓戏子,他们所谓的优伶,社会地位太低了,又遇到封建官僚中之顽固派,所以不但拿问在监,而且糊里糊涂地定了这么一条大罪。眼看杨月楼就冤沉海底了,但是呢,事情也有变,俗话说:人不该死,五行有救。转过年来,也就是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宫里面要办大事,办什么大事呢?就是等到同治的国丧完了以后(同治帝猝然病逝),慈禧皇太后要办自己的四十大寿。同治一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慈禧为了收买人心,要大赦天下,杨月楼不是死刑犯,自然也要把杨月楼给赦了。当时朝廷对他这一案还是很重视,是由刑部亲自来主持,在光绪二年(1876年),由刑部亲自下文,把他当堂开释。可是还留了一个尾巴,什么尾巴呢?虽然说当堂开释了,但是必须把他递解回原籍,也就是说,必须把他递解到安徽怀宁石牌镇。这时候舆论又哗然了,还是有不少的文章在替杨月楼鸣冤。那么这个杨月楼,有没有回到原籍去呢?他怎么又时来运转的呢?咱们下文详述。
杨月楼重登舞台
上文留了一个尾巴,杨月楼被递解回籍,这是刑部下的文,那么杨月楼回原籍没有呢?杨月楼也不傻,他没有回去。经过两三年官司的反复,杨月楼好容易重获新生,如果回到安徽怀宁石牌镇去,那这戏就唱不了了,也就没有后来这个三庆班班主了。杨月楼没有回去,这可以说是杨月楼的叛逆性格使然。当时上海的舆论也是完全站在杨月楼这一边,纷纷为他声援,所以杨月楼就在上海这个地方,又待了一些日子。转过年来,到了光绪三年 (1877年),杨月楼在众梨园好友的资助下,居然在上海开了一个茶园,叫鹤鸣园。他开的这个茶园也是戏园,由他领衔挑班主演,演唱什么呢?依然是奎派老生戏——《打金枝》《回龙阁》《五雷阵》《四郎探母》《牧羊圈》,都是奎派的拿手戏。武戏演的是《翠屏山》《赵家楼》《恶虎村》……还有猴戏《安天会》《芭蕉扇》《金钱豹》《泗州城》等。据说当时各个刊物都有报道。说他这个孙悟空演得太棒了,演的是人、神、猴三位一体,既形似又神似,是演了个神猴儿。手中那一根金箍棒在台上耍得是如见车轮不见人。台下掌声雷动,日日客满。这里边多说一句,后来杨月楼的儿子,就是杨小楼,也以演神猴儿出名,这也可以说是“基因”关系。
三庆班有了接班人
杨月楼回到北京以后,三庆班的大老板程长庚正是求贤若渴,想找一个接班人。一看杨月楼来了,他一瞧,杨月楼文武戏都好,感叹来得太是时候了。三庆班这个时候正要唱一出连台大戏——36本的《三国志》。说起来,当时四大徽班当中的四喜班、春台班都大排新戏。四喜排得最多,排的是《雁门关》《五彩舆》《双龙会》《盘丝洞》《梅玉配》等,都很叫座。春台那边呢?春台也就是杨月楼的师哥俞菊笙在当班主,排的是《混元盒》《五花洞》,还有《铡判官》。所以三庆班为了保持住老大的地位也要排大戏,而且要排36本的《三国志》。有了程长庚的鲁肃、卢胜奎的孔明、徐小香的周瑜、黄润甫的曹操、钱宝峰的黄盖,虽可谓众星云集、珠联璧合,但独缺赵云一角儿。程长庚一看这杨月楼来了,也就是赵云来了,真是来早了不如来巧了。于是就让杨月楼演赵云。经过了一番准备——改戏、排戏,完成,最后在光绪三年 (1877年) 一进腊月就要演这36大本的连台戏《三国志》。
那么杨月楼演出以后,是谁给他极高的评价呢?是程长庚大老板给他下的结论。看见杨月楼这个人,不但文武皆擅,而且人也忠厚。不像谣传的他在哪儿哪儿就闹官司,而是规规矩矩的一个人,很忠厚的一个人。同时也发现他很有责任心,很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于是,程长庚就认定他是自己一个非常理想的接班人。另外还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他也是安徽人,也是安庆一带的,可以说是自己的小同乡。于是他就开始把自己的一些好戏,例如拿手戏《群英会》《取南郡》的鲁肃交给他演。慢慢又把《法门寺》里的赵廉交给他演。还把自己的武老生戏,像《镇潭州》的岳飞岳鹏举,像《定军山》的黄忠,《凤鸣关》的老将赵子龙,都让他演。演出后一看,文的武的都演得非常好。于是,在光绪四年(1878年),程长庚就不大管理班务了,他让杨月楼管理。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的时候,程长庚就彻底地跟杨月楼亮了牌,说,我要把三庆班的大印交你执掌,你作为班主,但是我要求你一件事,就是你一定要和三庆班相始终。你看我参加了三庆班,到现在将近50年,我没有到任何地方去,希望你也能够做到,不辜负我对于你的期望和赏识。杨月楼激动地说:“您放心,您这样看重我,我也要和三庆班相始终,有我在,三庆班就在,三庆班在一天,我在一天。”
杨月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三庆班呕心沥血。一年以后,在光绪五年(1879年)底,农历腊月的一天,程大老板撒手人寰。在他仙逝以后,杨月楼接了三庆班的班主,他把程长庚的那些个好戏,像《法门寺》《群英会》《取南郡》《文昭关》《战樊城》《镇潭州》完完全全接手过来。同时他又兼唱他老师张二奎的奎派戏。另外他也演武戏,像《翠屏山》《白水滩》《贾家楼》他都演,还要演猴戏。特别是《安天会》,这样的拿手猴戏,文武戏一齐上,毫不惜力,一以贯之。而且多少年来真像他所发的誓愿一样,没有再离开三庆班一步,从没有再到外班去串戏。他呕心沥血,团结住徐小香、卢胜奎,还有谭鑫培、黄润甫、钱宝峰这些人,三庆班又维持了十年之久。这中间,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还在师兄弟(程长庚四箴堂学生)张淇林保荐之下,入宫做了内廷供奉。杨月楼在宫里边及坊间两边演戏。两年之后,由于积劳成疾,药石无灵,他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6岁。有的书上说他活了42岁,我宁肯相信他活了46岁,以秦华生、刘文峰的《清朝戏曲史》为准,以上就是杨月楼的这一生。
杨小楼便装照
杨月楼六世梨园是京剧的大功臣
杨月楼在上海蒙不白之冤,死里逃生,但是收缘结果还是不错的。那么一定有人问了,韦阿宝的结局怎么样呢?这里补一笔,阿宝也是红颜薄命,上文交代过,上海狗县令将韦阿宝交给所谓的慈善机关之育善堂暂时存留,让她再择婿,可是韦阿宝没有再嫁人。有人说,韦阿宝是万念俱灰削发为尼;也有人说,韦阿宝不知所终。总而言之,这个千金小姐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归宿,结果很惨。这都是那些狗官,还有最后不认女儿的韦父造的孽。这说明在封建社会,当时的女子想要婚姻自主是万万行不通的。杨月楼之后,薪火相传有了赫赫有名的梨园世家。从他父亲杨二喜来说,是徽班武旦。到杨月楼这儿,皮黄初兴,文戏武戏均是一流,尤其是他在《西游记》里扮演的孙悟空,开一代先河,成了演孙悟空最好也是最早的一员。特别是他后来从监狱出来,竟用“杨猴子”来做艺名。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猴子做艺名?他说,我们做艺的人没有人权,我们就是被人当猴耍,所以我干脆就叫杨猴子。他入宫当差的时候,他的艺名就叫猴子。因此他的儿子、小荣椿科班毕业的杨小楼,艺名叫小杨猴子,也是以演孙悟空出名。当然了,不仅是演孙悟空,所有的武戏, 不论是长靠戏,还是短打戏,以至于勾脸武生戏,他都是冠绝一时无人能比,尤其是演《长坂坡》的赵云、《挑滑车》的高宠、《铁笼山》的姜维、《连环套》的黄天霸、《安天会》的孙悟空。所以当时有美誉称他为武生宗师或武生泰斗。杨月楼那么棒的武生,若和他儿子杨小楼比较起来,似乎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主要有这么些原因:一是杨小楼他的天赋异禀极好,悟性又高,加之后天的勤奋好学,再有一点,他有很好的师承,短打戏授艺恩师为武生鼻祖杨隆寿,也就是杨月楼的师兄弟。长靠武生得到许多名师的传授,包括他的挚友谭鑫培、俞菊笙、姚增禄等。并成为谭鑫培的义子,按谭家谱系起名为“嘉训”。谭鑫培对杨小楼既授艺又大力提携,故此,杨小楼在武戏方面才能有那么多的创新。这突出表现在创造了京剧武生流派“杨派”这一特大的业绩上。他提出了武戏文唱理论,注重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表演方法。当然在《长坂坡》这出武戏中,杨月楼和杨小楼父子是各有千秋。杨小楼在奎派的老生戏方面,应该说儿不如爹,他也愿意唱点奎派老生戏。譬如说,他唱《法门寺》的赵廉,也愿意唱《回龙阁》即《大登殿》的薛平贵,但是他唱的成绩远不如他父亲。可是杨小楼开创了文武老生的这一新行当,如他扮演的《野猪林》的林冲,为以后学杨派的李少春、李万春、厉慧良、高盛麟等人所继承。可以这么讲,杨氏父子都是京剧大艺术家,但还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人总还是有缺陷的。杨小楼没有儿子,由他的姑爷、唱老生的刘砚芳欲把自己的儿子刘宗杨过继给他成为小楼的孙子,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武生。可惜他英年早逝。于是刘砚芳又把刘宗杨的弟弟刘宗年,过继给杨先生,成为杨先生的孙子,叫杨宗年。扮相、武功都不弱,宗年唱武生,也唱武老生,均相当不错。
来源:《北京纪事》2018年10期 《北京纪事》2018年11期 张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