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一定要知道的中国名画:《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的作者

两晋时代,道释宗教画逐渐发达起来,人物故事画极为流行,纯粹的山水画业已成立,伴随着寺观的建立,又产生了大量的壁画,陆续出现了伟大的画家。东西两晋之间,以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东晋的顾恺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顾恺之(344-405),原名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曾任桓温及殷仲堪参军。精通诗文、书画,善于谐谑,时人称“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从师卫协,被尊为“画家四祖”之一。顾恺之也擅长壁画,青年时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曾作《维摩诘》壁画,轰动画坛。作裴楷像,颊上添三毫,更觉神采奕奕;画谢鲲像以岩壑为景,情趣盎然。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赞美其画:“风神遒举,画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唐代诗人杜甫也对其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可见顾恺之的画,对神情刻画之深和其用笔游丝之利。与他同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元代汤垕(同厚)在《画鉴》中曾这样的赞美其画:“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曾见《初平起时图》、《夏禹治水》、《洛神赋》、《小身天王》。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传染人物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顾恺之是继东汉张衡、蔡邕等以来士大夫画家中成就最突出的画家,他总结了汉魏以来民间绘画和士大夫画的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据《宣和画谱》记载,顾恺之现存遗作除《女史箴图》外,还有《净名居士图》、《夏禹治水图》、《古贤图》、《牧羊图》、《三天女美人图》、《黄初平牧羊图》、《春龙出蛰图》、《斲琴图》等。所画多为帝王将相、宫女道释以及龙、虎、狮、豹、禽鸟之类,皆取材于古代历史、宗教、鬼神、诗歌等。

《女史箴图》的渊源

顾恺之之遗品中属卓绝的当推《女史箴图》,该图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关于顾恺之绘作《女史箴图》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依据晋代张华所作《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以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再现了《女史箴》内容,以封建妇德来“劬劝”贾后南风,具有劝诫之意。“女史”,古代的官名,掌管宫内皇后的各种礼职文书,多由有学问并善书写的妇女担任。“箴”为古代一种格言形式的文体,一般短小而有韵,常有规谏劝教的意义。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后汉曹大家之女诫而描写的。从现存文献记载来看,今人多认为是依据张华的《女史箴》创作的。

《女史箴图》长卷为中国最古之画迹,同时也是东洋毛笔画遗物中最古的珍迹。全卷纵25.5厘米,横377.9厘米,共成十二节(也作十一段),每节大约九寸三分宽,今这残存的全卷,计长十一尺四寸五分。每节都有文图对照,小楷书写箴文。人物用游丝描,笔法细密精致,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风格古朴,色泽鲜艳。有的直绘其形,有的托物比兴,也有的借题发挥。目的在于宣传女德规范,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全卷结构为典型的早期横卷式,每一段相对独立,而又前后呼应,有整体感,不过,每组人物的动态间有重复,意在描绘故事情节,讲究刻画人物精神,注重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追求“以形写神”的效果。

《女史箴图》的摹本

《女史箴图》有两种摹本。

第一种,传为唐人摹本,该图娟本,淡设色,现存九节,每节题“女史箴文”。所图笔彩生动,髭发秀润。从中可以看出顾恺之人物画的全貌。该摹本历来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所重,一向珍藏于开封,清代乾隆以来移藏于北平内府之御书房中。当义和团匪之变的时候,1903年3月,被英国之基勇松大尉窃归本国。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内。该摹本第一、第二两节的内容“樊姬感庄”、“卫女矫桓”已经失去,自第三节《玄熊攀槛》开始,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完好无遗。遗憾的是重要的题跋,也被无知的英人截去的了。

第二种,宋人摹本一卷,藏故宫博物院,艺术水平不如唐人摹本,但多出樊姬、卫女2节(段),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女史箴图》的特色

《女史箴图》的出色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物画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从造型上看,《女史箴图》多少留有汉代名画的面影,如端坐对镜者脸形丰圆,颇有汉画遗风。而站立者身材苗条,脸形略趋清瘦,又有向南朝“秀骨肖像”转化的特点。其次,以形写神,悟对通神。一幅好画必须传神,而神是以形为基础的,形不准确,神也难以实现,只有以形写神,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女史箴图》的画面,人物形态生动,细节描绘也体物精微,惟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充分体现了形神兼备的特点,尤其重视刻画人物动态和双目的传神作用。如“女史司箴,敢告庶姬”所绘的人物特别强调眼神的悟对,目光坦然,传神地刻画了云髻高耸,长裙曳地,秉笔直书的女官形象,她不仅外表娟秀,而且通过仪态和神情显示出是一个善良端庄,忠于职守,不畏后妃淫威,准备上书进谏的动人形象。再次,人物的服饰也显出了迁想妙得的手法。《女史箴图》中所绘的人物除了强调眼神的悟对之外,还特别注意动作的协调搭配,如冯媛舍身挡熊时,衣带飘扬,神情自若,毫无惧色地挡住熊的去路,将“趋进”二字体现得非常贴切。画面上那流畅而飘忽的线条,不但具有动感,而且能衬垫出心手的相凑相应,令人看透人物心理的动感。最后,就造型的艺术而论,《女史箴图》成功地体现了顾恺之“密体”画派的风格。密体是由顾恺之创造的,其绘画技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那“春蚕吐丝”般的线条和“行云流水”般的用笔。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论顾陆张吴用笔(《历代名画记》)”中曾这样描写过顾恺之的画迹:“顾恺之之迹坚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飘逸,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此来形容《女史箴图》的“密体”画派风格,极为恰当。

(原标题:《女史箴图》略说)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      周祎

图片来源:《公关世界》2019年第08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国人一定要知道的中国名画:《女史箴图》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