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山水”甲天下——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唐朝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早期阶段,而李思训及其代表作《江帆楼阁图》,代表着唐朝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李思训(公元651-719年),唐朝著名画家,他是唐高祖李渊之弟李叔良的孙子、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在唐高宗、唐中宗和唐玄宗时期,皆在朝廷或地方担任要职。由于在唐玄宗时期担任过右武卫大将军,因此,在画史上又有“李大将军”之美誉。

《江帆楼阁图》为竖向构图,画中景物从画面下方开始,且由近及远,徐徐铺开。近处,江边坡岸上林木茂盛,山林之间,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回廊中站着一人,岸边,两个人面向江水,似乎在一边赏景,一边聊天。另外还有四人似乎是主仆关系,主人正骑着马,三个仆人则挑着担子、拿着包裹,沿山路前行。再看近处的水面,由鱼鳞状的细密线条构成,并随着水面空间远去,最终融入水天之色。在画面右上角的一大片水域中,在离岸边较近处,有一条小渔舟,较远处,有两条渐行渐远的小帆船。这幅山水画,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画面情境富有浓厚的人居气息,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在用笔上,作者设色浓重、笔调细密。常以石绿、石青进行点染,并根据不同的景物进行适当渲染。同时,灵活使用粗细、转折、顿挫等线条,勾画出丘壑、树木、楼阁的特点,形成隽永奇伟、风骨峻峭、色泽典雅、具有浓厚装饰味且工整富丽的山水画风格。

后世许多画论家都将李思训的这种绘画风格命名为“金碧山水”,具有画风精美、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复的特点。李思训除了从实景取材,多描绘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水外,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

相传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曾命吴道子和李思训在大同殿壁上描绘蜀道嘉陵江周围的山水风景,吴道子一天就画成了,而李思训用了几十天时间才画好殿壁和旁边的掩障。对此,唐玄宗感慨地说:“李思训数月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有一次,唐玄宗还对李思训说:“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他称赞李思训所画之掩障,具有“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艺术特点。

不过,这则故事并不真实,因为李思训去世时,离天宝年间还有20多年,不可能和吴道子一起画画。但这则故事也说明,与吴道子的写意粗笔相比,李思训的山水画具有缜密工细的特点。

李思训的山水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颇深。首先,李思训本是皇室宗亲,其绘画作品不仅反映了统治阶级、贵族阶层生活理想与审美情趣,更反映出当时朝廷官员或文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其次,“金碧山水画”和与之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一派,也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唐人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和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将李思训列为中国山水画第一人。明朝时期,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了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将李思训列为“北宗”之祖。这些评论,足以看出李思训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年07期     叶海晨

图片来源:《书与画》2017年第12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金碧山水”甲天下——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