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新节:新打的谷子先敬狗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退出了习俗的舞台,这个节日叫做“尝新节”。有人说尝新节是在旧历的七月七日,其实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因为尝新的重要内容是品尝新出产的稻米或果蔬,而各家收割的时间又不尽相同,只要家里有收成,什么时候也不影响尝新。

古人是非常看重尝新的,因为新谷的出产意味着难熬饥馑的上半年的结束。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礼记·月令》:“ (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穀。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宋陆游有《春晚雨中作》诗“冉冉流年不贷人,东园青杏又尝新”,描述的则是新尝青杏的情景。

地处湘东南的湖南安仁县,是传说中神农氏曾经教化农耕的地方,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百姓自然更看重与农耕息息相关的尝新节,甚至直至今日,依然保留着这个节日。他们尝新的食材虽与别处一样,多以新米为主,但其形式却是迥然不同的,其中有些做法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每年收割早稻后,安仁人再忙也会挤出半天功夫,在家里整出一桌像模像样的饭菜来。这顿饭除了必须有鸡鸭鱼肉及其他几大碗新出产的蔬菜外,煮饭用的米必须是当年新出,在座的又还未用过的。饭菜整好后,主人首先不是敬奉公祖,而是先把一碗米饭、几块肥肉倒在桌子下面,从门外把狗请进来,让它大快朵颐。等狗吃完后,再敬香点烛烧纸放鞭炮,恭请列祖列宗入席。列祖列宗享用完毕后,家人才按长幼尊卑分方位坐定,尝尝新米饭的味道。

如果说把先人的魂灵安排在活人的前面,那是对祖宗尊敬的话,相信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把狗摆在祖宗的前面,很多人可能会费解了。其实这同样源于神农。

相传,玉皇大帝驾前曾经有一条叫做獐狮的狗,在天上活得很自在。有一天透过天眼,它发现地上的人饿得可怜,于是特意跳进天河,把自己全身的毛浸湿,再在天庭的晒谷坪上打个滚,准备把种子带去人间。没想到过天河的时候,河水把它身体上的谷子全冲走了。好在当时它的尾巴是翘着的,才把尾巴上的谷子带到人间。以至后来人间的禾苗结出的谷穗都是狗尾状的。獐狮因为犯了偷盗的天条,全身的毛掉了个精光,身上的皮肤变得薄如蝉翼,连肚里的内脏也看得一清二楚。玉帝一怒之下,下令不让它再回到天庭。走投无路的獐狮被采药的炎帝神农氏收留。为报答神农的收留之恩,獐狮在神农检验任何一味药物的药性时,都会自告奋勇先去尝试。神农通过它透明的皮肤,把药物的反应看得清楚明白。一次,獐狮不幸尝到一味毒药,随即一命呜呼。此后,神农只好亲自尝百草,结果误尝断肠草,命丧熊耳乡(现安仁县)。

獐狮死后,人们没有忘记它的宏恩大德,每每追忆神农的时候,都会自然的联想到那条忠义的狗,每年新谷子一出来,便马上让它的子孙来第一个享受尝新的待遇。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尤其是城里的人们,已经很难弄清哪一天会吃到新米,哪一天已经尝过新,“尝尝新米饭味道”的好奇和兴奋早已不复存在,但安仁人对“尝新”的重视却是有增无减。神农的子孙在享受幸福的同时,永远记得感恩有恩于自己的一切生灵!

来源:《文史博览》2016年07期     段邦琼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