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干是唐代有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鞍马,他是唐代画鞍马最卓越的一位画家,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著名绘画作品有《牧马图》《神骏图》《玄宗试马图》以及《照夜白图》等,他的画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精妙准确,注重客观事实,对五代十国以及北宋的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画法,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把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这种绘画思想,对现当代的画家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韩干及其《照夜白图》简介
韩干,是我国古代唐朝著名的画家,是长安蓝田人(现今陕西西安),出身社会下层社会,身份卑微。传说在韩干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穷他曾经在酒铺当杂工。有一次,酒铺掌柜命他到王维的府上送酒,而王维刚好有事外出,韩干等的时间久了,闲来无事就在地上随意画了一些马,一会儿,王维回来以后看到了韩干画马,非常有精气和灵气和真马颇有几分相似,便资助他学画,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学习,韩干终成为很有名气的画家。韩干在画马时经常到马厩中细心地观察马的生活习惯,发现不同马的性格特点,寻找马的动作规律,并进行详细记录。时间长了,人们对他这种行为就非常好奇,问他为什么总是和饲养人员一起去喂马?他说,我是在学习画马,而马厩中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我到马厩中不是喂马而是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弄清楚马的各种形态,以便在画马时了然于胸。由于他的长期观察再加上他画画的天赋,他画出的马千变万化、自然生动,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笔下的马是可以飞奔的马。
而《照夜白图》就是韩干的画作。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欢的一匹马的名字,同时也是唐玄宗的坐骑。图中的照夜白被栓在马柱子上,昂首嘶鸣,神情慨然,整个马体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非常具有韵味。在《易经》中有“乾为马”的说法,就是说马是上天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君王。韩干作为宫廷画师,他画马的主要目的就是取悦皇帝。玄宗皇帝又信奉道教,喜欢自由和逍遥,但是身为一国之君,肩膀上扛着国富民强的重要责任,所以玄宗皇帝也不得不放弃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这种情形和韩干画中照夜白原本矫健、奔放不羁无奈被缰绳栓在木桩上面,不得已受到束缚的状况很相似,所以,唐玄宗在看完此幅画作以后和画中的马产生了共鸣,对韩干大加赞赏。在《照夜白图》的后面有南唐李后主题的“韩干夜照白”五个字。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幅国家级的绘画珍宝被英国的收藏家戴维德知晓以后,就托人以一万银元的价格买走了,后来听闻这幅画又沦落到日本人手中,后又转手到美国人那里,现今这幅画被收藏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内。
赏析韩干的绘画作品《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的对比鲜明的强烈视觉效果
在唐朝,专业画马的绘画作品很多,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因为唐太宗是在马背上得天下的,鞍马为唐代统治者建立以及巩固统治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所有唐代的皇亲国戚都喜欢鞍马。一方面受到北方民族崇尚武术的影响,贵族们喜欢骑马打猎;另一方面,在唐代马的品种也象征着各个社会阶层的身份。唐玄宗时期,虢国夫人在出外踏青游玩时骑得就是高头大马,贵妇人们把她们的坐骑装饰得华丽堂皇,以和自己显赫的地位相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画家热衷于画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从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始,李唐王朝都采用道教来统治人民,他们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把老子尊为圣祖,道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王朝的皇族家教。唐代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由于玄宗非常推崇道教,所以社会上道教广泛流行,自然道教中老庄思想在韩干的绘画。在《照夜白图》中,仔细观看这幅画,我们就能发现老庄思想的印迹,道家思想注重简洁之美,老子和庄子认为反复多样的色彩会迷乱了人们的眼睛,唯有简洁才是最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而韩干的《照夜白图》整幅图的线条都非常简洁,采用的颜色也很简单,展现出一种简洁、精炼的艺术魅力。在使用色彩方面,韩干选用黑色的木栓,这使得栓马的木栓更加具有牢固性,还有力地平衡了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而照夜白这匹马的颜色使白色和木栓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看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进而突出了照夜白的雪白、矫健。在马的身体部位,韩干使用的浅灰色色彩调和了白色和黑色的冲突,颜色搭配非常和谐。
在整体构图方面,画家构思精巧独特,整幅画面都是白色,在画面的中间立了一根黑白棱面相互交错的木桩,再加上小范围的渲染骏马,形成一种黑白纵横交错、色彩对比明显的强烈视觉效果,使整个画面造型非常具有跳跃的节奏美。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观赏者不得不为这匹马强烈的外在动态美和内涵静止的空灵美叹为观止!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整个身体散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动感。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看这匹马又好像奔驰于浩淼的空中,使我们感到此马定不是一匹世俗的马,而是一匹充满神气的马。艺术家乌尔富林曾说,假如把一幅画变成从镜子中照出的模样,那么这幅画从外在观赏到内在的含义就完全改观了。古代人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习惯从右边看起,观看者首先看到的是最能表现马的神情的马头,试想假如把马的头部画在左方,最先看到的就是马的尾巴了,就会大大减弱马那种矫健雄姿的神态。但是韩干的这幅图把马的头部置于整个画面的右方,画面中马圆而有神的眼睛、嘶鸣长啸的神态、高高撅起的屁股、鼻孔的夸张扩展,甚至发怒时竖立起的鬃毛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这匹马不是一匹平常马,它是不会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它那具有生命活力的棕毛和散乱的马蹄印,都流露出了马的精壮。这种种具有动感的元素和马儿彪悍的形体有机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这匹马好像挣脱了木栓的羁绊,栩栩如生。然而结结实实的绳索和坚固的木栓,让马儿驰骋草原、横行四野的希望化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样一匹马横在画面中,而一根长长的栓竖立在画面正中央,形成了一纵一横交织的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把马儿牢牢地拴住,和马儿力求解除束缚、渴望自由的形态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彰显了马儿的本性,突出了马的精神气质。
《照夜白图》中马的姿态和寓意解读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韩干的《照夜白图》中画的这匹马来自宁远国(现今的甘肃一带),但是大唐征服了宁远国,宁远国每年都要向大唐进献两种“胡马”,玄宗皇帝为他们进献的两种胡马分别取名为“玉花骢”与“照夜白”。而胡人的马又叫天马或者汗血马,这种马儿体型庞大,生得优美丰盈、四肢健壮修长、皮薄毛细,且步伐轻快敏捷。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意识中,汗血宝马象征着勇气和力量,它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理想,所以又被称为“龙之友”。照夜白作为玄宗皇帝的心爱之物,自然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好马,画中马儿那双目圆睁、马鬃毛飞扬、脖子高高昂起嘶鸣的神态,不正象征着君王傲视天下群雄的威武姿态吗?使人观之不由得生出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照夜白图》中的托物言情志的创作意图。古人在写诗、写词、写小说或者绘画时都讲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由此推理,韩干绘画也不例外,他的创作动机绝非是为了画马而画马,很大可能是以马喻人,而当世人之所以喜欢马,是因为马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幅图中窥测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就是韩干在创作这幅图时的创作心境。他的心境可能是:韩干用马儿的形态比喻自己的境况。当时,韩干的学画师傅曹霸曾得到玄宗皇帝的宠爱,所以当时的皇亲国戚、豪门贵族都争相求他的真迹,致使有的人还认为如果家中没有曹霸的画,屏障就会显得没有光彩。然而好景不长,在玄宗统治末年,由于发生安史之乱,曹霸也受到战乱的影响,玄宗罢免了他将军的头衔,进而他也失去了皇族的宠爱,致使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老画家的生活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伟大的诗圣杜甫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中诗云:“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由此可见曹霸晚年凄凉的生活情况。而韩干是在天宝年间被皇帝召入宫中担任内廷供奉一职的,照此推理,曹霸应该是在韩干入宫前一段时间被贬的。看到老师的不幸遭遇,韩干内心一定有所触动,他也许会想说不定将来哪一天自己会和老师落得个一样的下场,毕竟伴君如伴虎啊!韩干个人身为皇帝的臣子,就好比他图中的照夜白是玄宗皇帝的坐骑一样。韩干在这匹马身上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想法:非常向往自由,但是身为朝廷大臣,又必须负起臣子的责任,要想取得自由,何其难也!
总而言之,韩干的《照夜白图》体现了他本人的独特艺术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唐代人喜欢马的社会风俗,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审美心理,画出了马儿的神姿,同时也画出了自己的心声。这幅画是韩干为后世留下的一笔宝贵艺术财富,也鞭策着后人不断追求绘画艺术的真谛。
(原标题:韩干的绘画作品《照夜白图》赏析)
来源:《美与时代(中)》2016年第07期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