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
但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
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2.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人心之间的不同,远远超过人鱼的不同,人心七窍,混杂着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不同的轨迹给不同的人带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习惯。
人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身边的人和事,只不过,有的被岁月打磨成哈哈镜,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镜,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间都是无法理解的隔阂。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不应该轻易对任何人和事下判断,人心各异,要懂得尊重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已经很不容易了。
3.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庄子还有一个故事叫“买椟还珠”,一个人买了一个包装精美的夜明珠,结果他留下了精美的外盒,把里面的明珠还给了卖家。
外面的盒子是名,里面的珠子是实。乌龟死后骨头被珍藏供奉是名,在水中潜行曳尾是实。
买珠人看似愚蠢可笑,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因名弃实的事情发生呢?
为了名利而舍弃健康,放弃和父母的团聚,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买椟还珠”吗?
4.视权贵如腐鼠
惠施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梁国是不怀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这个世界上名利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人生也不一定都要完成这个指标。
你汲汲以求的,可能是别人厌恶的死老鼠。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挟裹,为了大众的目标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5.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
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
“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做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做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做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
人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不能妨碍它自由自在地生长,这远比成为栋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虽然孩子不能成为社会栋梁,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的成长本身就有价值。
来源:《意林文汇》2019年06期 佚名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