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弗伦茨:被低估的大师

在谈及音乐大师时,我们总是很轻易地在脑海中浮现出肖邦、贝多芬、德彪西等等音乐大师的名字。李斯特·弗伦茨的名字,却鲜被提及。然而,无论是在音乐造诣上,还是对音乐史的影响上,李斯特都丝毫不逊色于上述大师,即便是在个人生活经历上,李斯特都实实在在的与诸位大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斯特出生于奥地利东部名为莱丁的村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奥地利德语两种拼法。他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文写作。匈牙利人自诩为欧洲唯一的有色人种,他们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欧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后。

李斯特的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5岁时由父亲教会弹奏钢琴,8岁时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获得匈牙利贵族资助赴维也纳学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卡尔·彻尔尼。他曾说:“我的一切都是彻尔尼教我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的两年后举行了演奏会,当李斯特走上舞台时,看到第一排的观众时顿时惊呆了。原来坐在第一排的“特殊”观众,竟然是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其实,那个时候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失聪,一般的演奏会他是不会参加的。贝多芬虽然什么也听不见,可是他如磐石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用“身心”去感受李斯特演奏的音乐。李斯特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斯特怀着崇敬的心情准备走向贝多芬,只见贝多芬突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舞台,他紧紧地搂住李斯特,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便是著名的“贝多芬之吻”。顺带一提,卡尔·彻尔尼作为贝多芬的得意弟子,一定意义上说,李斯特也就可以算作贝多芬的徒孙了。

李斯特与另一位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关系更为微妙,在音乐上他对肖邦推崇备至。18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李斯特已是名声沸扬的音乐家,而肖邦则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为了让人们尽快认识肖邦,李斯特在演奏钢琴时,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着肖邦,大为惊愕。可惜,李斯特与肖邦的关系没能长久地维持,两人很快就因爱上了同一女子——女作家桑德,而成为敌人。

也许是年少时有幸得到彻尔尼的悉心指点,让李斯特在面对年轻人时,有一种可贵的助人之情。据说,在德国的一个小城中,一位姑娘将要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她在海报上说自己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不料,就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现于姑娘面前。姑娘吓得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诉说了自己艰苦的孤儿身世,冒称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宽恕。“噢!原来是这样。”李斯特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姑娘看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以指点。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说:“好了,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第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

李斯特为人谦和宽厚,富有魅力,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他所挣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包括教堂。当他听说贝多芬在伯恩的塑像有坍塌的危险需要修补,他也马上拿出钱来支援偶像。

1865年李斯特自霍恩洛厄手下接受了剃发礼出家成为天主教神职人员,之后逐渐升等到了辅祭品,但仍然身着神父的黑袍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各处奔走授课,并分文不取,扶助了许多年轻音乐家,如葛利格、鲍罗丁等,为普及音乐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来源:《检察风云》2020年第02期     杨皓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斯特·弗伦茨:被低估的大师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