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笔下的诗词交相辉映,他的文字中有他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以及心态意趣。下面,让我们从三首经典的《定风波》中,感受他的豁达胸襟……
01
赏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02
赏析:
欣赏这首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此词针对“诗老”石曼卿的《红梅》诗而发,因而略见争奇斗胜之趣。二、苏轼有《红梅》诗三首,此词绝类其中第一首,当是从诗点化而来。而梅品即人品,就中不无自我写照意味。
石曼卿是宋初诗人,其《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以为仅有红梅之“形”,而无红梅之“神”。在苏轼看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他咏荷花曾赞它“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荷华媚》)。真正的“梅格”,应当是“形”与“神”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所以,他下笔立意,既注意红梅与桃杏色泽之同,更突出红梅与桃杏气质之异,从而赋予她独特的“风流标格”———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
此词不仅自出新意,以传神之笔写出了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更兼是词人自我品格的生动写照。清人刘熙载说:“东坡《定风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华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艺概·词曲概》)其《诗概》又云:“诗品出于人品。”这就是说,要学苏词的高远境界,必须具有苏轼那种超尘拔俗的胸襟,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精神。
03
赏析:
这首词的原序说:“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巩字定国,从苏轼学为文,因收受苏诗而遭牵连,被贬宾州(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南)监盐酒税。宾州当时属广南西路,为岭南地区,僻远荒凉,生活艰苦。王巩赴岭南时,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巩北归,出柔奴劝苏轼饮酒。苏轼作此词赞歌女,其中可见歌女性格,亦可看到苏轼的胸襟气度。
这首词写政治逆境出以风趣轻快的笔墨,情趣和理趣融而为一,写得空灵清旷,在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词中具有代表性。
来源:整理自CNKI工具书 看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