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画呈现的小寒、大寒节气-书画中的节气之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代表的气候与物候都不同,从立春到大寒,在不同的节气时,景色或春花灿烂,或白雪皑皑,每一幕都透着日月山河的万种风情……在书画中的表达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在绘画中的表达,领略书画中的节气之美。

 

小寒

《说文》:“寒,冻也”。此时,冷气积而成寒冻,深冬即至,望春而期。自小寒始至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应花期而至。小寒花信梅花、山茶、水仙。冬去春来,二十四番花期过后,已是春色满园。《吕氏春秋·离俗览》载:“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

一候雁北向:雁感阳气回升,开始准备返乡;

二候鹊始巢:喜鹊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雊:野鸡鸣叫,找寻同伴。

明陈英绢本墨笔岁寒不替图

画芯:纵190cm,横82cm

陈英(15世纪),字文实,浙江绍兴人,陈录之子。书画承袭父风。

此图乃陈英为其好友周廷用所作。绘一株老梅粗干横出,枯健盘曲,纹理迂绕,枝梢俏利潇洒,繁枝密蕊布满枝头。中间一枝顺势垂下呈“丁”形,后急转向右延伸,偃仰之间互有争让,气象清致。此图布景奇特,梅呈倒势,花蕊用笔厚健,以干、湿、浓、淡写老干,恰到好处,把饱经风霜的老梅刻画得古拙清绝。

画右中间空白处题诗文两段。一为,王冕长诗《题梅花》:“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华开白雪。仿佛瑶台群玉妃,夜深下踏蓬莱月。银珰冷冷动清韵,海烟不隔罗浮信。相逢谩说岁寒盟,笑我飘流霜满鬓。君家秋露白满缸,放怀饮我千百觞。兴酣脱帽恣盘礡,拍手大叫梅花王。五更窗前博山冷,么凤飞鸣酒初醒。起来笑揖石丈人,门外白云三万顷。”

二为,“周均廷用淮阳清致之士,予尝馆于其家,克尽爱敬之礼,相与十余始载,终若一日。今年余适丁内艰归,过淮会廷用,谓予交久而不得一笔著意者,咎之,因逗留月日,为写岁寒不替图以遗之。于以见交久而敬不衰之意耳,复录竹斋王先生长诗以继余兴云。时成化三年岁次丁亥冬十有二月,榖旦陈英文实书。”

钤印:首钤“戏墨”朱文方印。题款右下钤“□□居士”白文印,左下钤。

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尾,寒气至极而转阳。腊月过半,便开始祭祀祖先,除旧布新,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一年终章,岁月更始之时,炉暖灯温正待游子归期,鹊登梅梢已兆春之将还。

一候鸡始乳:母鸡开始生蛋;

二候鸷鸟厉疾:鹰隼盘旋捕食;

三候水泽腹坚:水泽中央仍为冰封。

清萧晨纸本设色踏雪寻梅图

画芯:纵123cm,横58.5cm

萧晨(18世纪),字灵曦,号中素,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工山水、人物,师法唐宋,衣纹清劲,设色妍雅。

此图取材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冬日时节,皑皑白雪覆盖了一段坡岸山石,近处河中溪水荡漾,山石后、石缝间几簇小竹迎风挺立,坡岸平坦处,一株露根的老梅,斜欹而昂,枝梢上的点点梅花在雪下绽开。画家用笔萧疏纤丽,以淡墨渲染天空,衬出白雪皎洁。图中主人身着淡赭色冬衣,头戴黑色披肩帽,伫立树下,拄杖昂首望梅,尽显爱梅之情。其身后跟一身背行囊的僮子,侧身凝视水中动静。

题识:萧晨

钤印:萧晨印(朱文)

(原标题:书画中的节气之美)

来源:《青岛画报》2020年第01期    郑海燕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