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家具中的典范,收藏界素有“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中国家具的制造技术经过不断演变发展,到了明代进入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
从五代开始,经两宋、辽、金而至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开放海禁,对外交流频繁,是科技迅速进步的时期,家具的制造也在大环境中得到迅猛发展。从历史文献和文化遗迹中可知,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对其工艺进行研究,对其审美不断探求,促使了明代家具风格不断成熟。
明式座椅根据其样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
靠背椅是有靠背无扶手椅子的统称,主要有灯挂椅、梳背椅等。
扶手椅常见的样式主要有宝座、官帽椅、围屏椅和玫瑰椅。
灯挂椅:亭亭玉立
灯挂椅是明朝最为普及的椅类家具样式,因外型酷似承托油灯的灯挂而得名。明代考究的灯挂椅多用紫檀、黄花梨,民间则多用榉木和榆木制作。
明 黄花梨大灯挂椅
明代灯挂椅造型承袭宋元,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自我风格,造型简洁清秀、挺拔向上,似少女般亭亭玉立,是明代家具的典型之作。
宝座:皇权象征
古书里经常有“某某皇帝初登大宝”的字样,这里的“大宝”就有宝座的意思。宝座是皇宫中特制的大椅,因是御用物而称之为宝座。宝座取材厚重,大多为紫檀,造型庄重,仿床榻做法,雕饰精巧,很少成对,一般单独陈设在厅堂中心或其他显要位置。
在封建集权制走向极致的明、清两代,宝座已是皇权的象征。清雍正皇帝曾明确规定:“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毕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窜步方和礼节。”明清遗留下来的皇帝画像中,皇帝们也大多坐在宝座上,可见宝座的神圣色彩。
《明宣宗坐像》,宣宗所坐为宝座
官帽椅:稳重高贵
官帽椅因其搭脑出头的式样似古代官吏的官帽而得名。搭脑和扶手两端都出头,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明末 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搭脑和扶手两端均不出头称为南官帽椅。椅背大多用一块整板根据人体脊背的形状做成“S”形。这种扶手椅常被文人摆设在书房,带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因此又称“文椅”。
明 红酸枝扇面型南官帽椅
整体看来,官帽椅自上而下呈侧脚,造型简练,装饰精而不繁,适合于正襟危坐、彰显权贵,给人稳重之感。
玫瑰椅:赏心悦目
“瑰”,美石之意,珍奇之物;“玫瑰”指很美的玉石。以“玫瑰”为椅命名,实见其精美。玫瑰椅实际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种,在明朝流行起来。
玫瑰椅精于修饰,突出展示木纹的纹理和色彩,常以花梨木、鸡翅木制作。玫瑰椅的设计匠心独运,造型别致,装饰精巧,令人赏心悦目。
明末 透雕靠背玫瑰椅
圈椅:悠然流畅
作为明式家具经典之作的圈椅,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象征和谐幸福;方象征稳健致远。圈椅完美地表达出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明 黄花梨圈椅式交椅
圈椅以面上靠背与扶手如圈而得名,始见于五代、北宋,至明代流行。就坐时,从手到肘再到臂全部得到支撑,很舒适,极受世人推崇,以至当时人们把圈椅称为“太师椅”。圈椅在厅堂陈设中大多成对使用。明代圈椅曲线流畅,极为美观,充分展示了线条的悠然之美,带有浓厚的庭院气息,明代的精神生活风貌由此窥知一二。
元 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明皇所坐为圈椅
交椅:舒适方便
交椅由汉末北方传入的胡床演变而来,以其面下足交叉为名,靠背与扶手形成流畅的曲线,靠背的弯度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一致,颇为舒适。
交椅可以折叠,不仅陈设室内,外出时携带也方便。明《宣宗行乐图》中就绘有挂于马背的交椅,皇室官员、富户人家出游、狩猎都携带交椅,以便休息。
《春游晚归图》,左下仆人所扛为圈椅式交椅
根据资料记载,以花梨木、紫檀木、鸂鶒木等硬木实材可制造出明代椅类家具中的精品。这些珍贵的木料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逐渐从东南亚等国引进,因其质地坚硬、纹理自然、色气纯正而广受文人热爱。在他们看来,木质本身的实用性并不是这些优良木料的全部,令人着迷的深邃品格才是其深受推崇的原因。纯正光亮的色泽、温润如玉的触感、淡然清雅的品相、自然芬芳的气味……恰恰迎合了当时文人墨客们“雅致”、“高逸”的审美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清高”的品格风貌。
明代,达官贵人们不甘于只是家具的鉴赏者,而是需要将自我的审美情趣融入家具。他们直接参与到家具的制作中。在制造中,也有文人将自己的设计思想镌刻在家具上。“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便是吴地大书法家周公瑕刻在自己挚爱的紫檀文椅上的座椅铭。
由此可见,当时家具的主人都将自己的情感喜好赋予家具中,从款式设计到用料做工,无不体现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怀。座椅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每一把椅子都可谓是主人才思的化身,都有着独特的自我魅力。
(原文有删减)
(原标题:有一种椅子叫“明式”)
来源:《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3年第10期 喵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