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色彩斑斓的神秘世界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绘制出来供奉并传承,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乡经堂里的佛语

作为佛教艺术的唐卡,其起源可追溯到吐蕃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唐朝公主联姻,两位公主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传入了佛教思想和信仰,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佛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藏族文化的发展,造就了藏地佛教的兴盛。

公元13世纪初,印度大批僧侣带着经文和佛像进入西藏,佛教与西藏原始的地方苯教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中,藏族的绘画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如今,唐卡不仅以成熟的绘画艺术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还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驻足于藏族文化艺术领域,并被世人视为圣物,顶礼膜拜,源远流长。

唐卡作为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具有多种功能,除少数反映西藏天文、历法、医药、历史外,多以宗教内容为主要题材,它的本意是宣传宗教,但它又是珍贵的绘画艺术,从画面里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风土民俗、建筑艺术,具有宗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因此一直以来被喻为“西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主要分为绘画唐卡和织绣唐卡两大类。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苗金唐等。所用颜料均采用绿松石、朱砂、珊瑚、孔雀石、金银等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彩艳丽。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几百乃至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织绣唐卡以丝绢绸缎为材料,又可分为刺绣、织绣、堆绣、堆绫、缂丝等品类。画于布或纸上的唐卡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活佛念经加持。

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

唐卡在藏传佛教文化中历史长、影响广、生命力强大。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礼仪式上,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很多地方祭山神、观风水、修建房屋时悬挂唐卡以求神灵庇佑。

唐卡艺术发展到今天,在技法上非常成熟而细腻,且形成众多流派,有专业的制作队伍,作品异彩纷呈,在发展中融汇了不少周边地区绘画艺术风格。在艺术交流史上,唐卡的地位格外突出,受到众多佛教文化爱好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奇葩。除了它独具的艺术天赋外,藏传佛教中各大宗派的祖师赋予了唐卡鲜活的生命,他们亲自制作,同传法一样,非常神圣地把唐卡及其绘画艺术代代相传,世世承袭。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工艺十分复杂,勾勒线条、上色、上金,每个步骤都很费工夫,心急不得。一幅好的画作通常要花费画师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每一幅唐卡都凝结了画师的血汗与众神的护佑。画师绘制唐卡前要向活佛问卜,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

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铺底着色、精心勾勒、描银铺金、开光加持等过程。唐卡画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光是孤零零地放上一些神灵人物,还需要诸多元素将之联系起来。莲座、光背、祥云、花蔓以及其他装饰纹样等都能很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在那些受到汉地绘画影响的唐卡作品中,金碧山水与奇花异草是最常见的背景装饰题材。同时,这些装饰也有着一定的宗教含义。例如,在表现佛国净土时,琼楼玉宇、宝池净莲与灵鸟都是不可或缺的。唐卡画面上还会有一些小小的点缀,例如表示美好寓意的七宝、八吉祥,还有位于本尊下方表现对他敬意的供品等。

唐卡在人物刻画方面更是个性鲜明,充分运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佛的庄重慈悲、菩萨的睿智大度、护法神的勇猛威严。而绘制佛的两旁供养僧众、天女等约束较小,画师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这些人物绘制得非常生动而富有情趣。

绘制唐卡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和其他艺术作品(绘画、摄影、舞蹈、雕塑等)的创作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当我们静心面对唐卡的时候,除了感受唐卡的画面之繁华、色彩之绚烂、笔法之细腻,还应专注于唐卡的内涵。

来源:《科学之友(上半月)》2019年第01期    佚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