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逆袭”

鲁迅先生这样一位大知识分子,他是什么学历?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经留学日本。那鲁迅先生的学历就是“海归”!抱歉,“海归”不是学历,只是说你从国外(留学)归来。我就认识一位从德国回来的“海归”,当初也是说去留学,不知道怎么地,在德国唐人街炒了八年的蛋炒饭,临回国那天只会说三句德语。他的学历与其说是“海归”,不如说是蛋炒饭更合适。

学历,顾名思义,是你的学习经历。通常学历还有法律层面的含义,指你在哪些教育机构上过学。如果你高中毕业,之后没念过书了,那就是高中学历。如果你念完了大学,一般就是本科学历。如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完全部课程,那就是研究生、博士学历了。

但要注意,所有学历的前提是你得完成学业,得顺利毕业。如果没能毕业,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肄业。我们说某人“大学肄业”,就是说他大学没念完,没拿到毕业证。

肯定有人说了,像胡适什么的都是博士,鲁迅先生也是大知识分子,那肯定是最高等级,研究生学历!也有人了解一些历史,说那个年代教育还不发达,博士学位凤毛麟角,鲁迅先生没那么高,应该是个本科学历。

其实这都说错了。鲁迅先生的真实学历非常低,说出来能吓死你。鲁迅先生只是专科学历,而且还不是大专,是中专学历。

鲁迅先生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主要是在求学,念过的学校真不少。小的时候他念的是私塾,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三味书屋”。古代的私塾确实也培养出过不少人才,不过,私塾在现代社会顶多算是家庭教育,国家根本不承认这种学历。

十六七岁的时候,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他最开始进的是南京水师学堂,不过没有念完,就转到了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从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去日本留学,先进入弘文学院学习日语。这个弘文学院其实就是现在的语言学校,鲁迅先生进入的也是日语速成班,最后只有结业,没有毕业证。到了23岁的时候,鲁迅先生才第一次迈入大学的门槛,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的日本东北大学)就读。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鲁迅写过自己在仙台医专的经历。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都很熟悉了,鲁迅先生并没有念完,就改变了志向,跑去东京办文艺杂志了。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的学历,只能是“肄业”。所以算来算去,鲁迅先生这一生最完整的学历,其实只有矿务铁路学堂,或者说是江南陆师学堂的学历。这个学历,大概也就相当于中专。

当然,鲁迅先生那个年代,国民有一大半都是文盲。所以哪怕只是小学高年级毕业,认识几个字,就能算上是“文化人”了。要是能念完高中,能行文断句,那绝对称得上是知识分子。鲁迅先生的中专学历,在当时也绝对是高学历,放到今天可能比本科还值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民国时期的阶级差距是非常大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根据整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来说,鲁迅先生当然是知识分子。但在知识分子那个圈子,鲁迅先生的这点儿学历,还真不大够用。

民国时期的学者之间也有鄙视圈层,留学欧美的,瞧不起留学日本的。这也好理解。当年日本也是刚刚发展,教育水平远不及欧美。而且去欧美留学要远渡重洋,即使是公费留学,家里也得基本小康。能去欧美留学,都是有钱人家。我们学过课文,因为父亲的病,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就算他真有去欧美留学的机会,估计也买不起船票。

同是留学日本的人之间呢,也有差距。比如鲁迅先生的挚友郁达夫先生。达夫先生也是浙江人,老家离鲁迅先生还不远,而且也是幼年家境贫寒。可达夫先生是个超级大学霸,脑子极其聪明,凭一己之力考上了最难考的国费留学生,最后毕业于首屈一指的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就是现在的东京大学,今天也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学。

相比之下,鲁迅先生就是个仙台医专的肄业。而且从成绩来说,郁达夫是门门优秀的高材生,而鲁迅先生的成绩呢,整体说来比较糟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里写过,也就是个及格线上下的水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学渣”。

当然这不怪鲁迅先生。现在好像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留学生有一种错觉,以为中国人个个是条龙,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引得外国人啧啧赞叹。实际上在外语还学得不太明白的情况下,鲁迅先生的成绩才应该是常态。

在《呐喊》的序言里,鲁迅先生说自己过着非常郁闷的日子,每天在院子里抄写古碑排遣寂寞。很多同学读到这里,并不明白,鲁迅先生这样一位大知识分子,在当时肯定是成功人士了,为什么郁闷呢?

其实看完我上面的讲述,把鲁迅先生代入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你就明白了。留学归来的鲁迅先生,学历并不是那么出众。有些学者从国外留学归来,才二十多岁,马上就能在国内一流大学当上教授,甚至当上系主任,这些都和鲁迅先生无缘。鲁迅先生只能在家乡先做一个小小的教员,辛亥革命后,在教育部做了一个小小的公务员。

鲁迅先生没有什么背景人脉,相反,他还要反哺家庭。家里当年供他们兄弟留学,作为长子,他理应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个人特点方面,他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至少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可谓“家穷人丑,一米五九”(鲁迅先生的真实身高不足一米六)。生活上,家里包办婚姻,家庭生活并不如意。专业上,鲁迅先生学过矿务和医学,也完全专业不对口。

甚至连青春也过去了。新文化运动前夜,鲁迅先生已经快四十岁了。此时他还是一个北漂,人生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希望。曾经的踌躇满志,都化作长长夏夜中抄录古碑的叹息。如果这还不郁闷,那世间也没有什么值得郁闷的事情了。

然而,大时代来了,新文化运动爆发,鲁迅先生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创作新文学,最终逆袭成为那个时代最闪耀的人物。如果把鲁迅先生的逆袭故事拍成励志网剧,播放量一定会很高。

其实,鲁迅先生的境遇,真的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高考失败,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找工作不顺利,进了一家普通的私企,五险一金都不全。后来考上了家乡小县城的公务员,一个月工资只有两千多块,生活一眼能看到头。再看看曾经的同学,各有各的精彩……把鲁迅先生的境遇置换到今天,就是这个样子吧。

巧合的是,今天同样是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不要计较人生一时的失意和挫折,只要抓住时代的机遇,一样可以逆袭。毕竟,鲁迅先生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做到了。

来源:《喜剧世界(上半月)》2021年第03期     玉枪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