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念》| 一场有关自由王国的新奇联想

今年在北京,住在竹竿巷。有一天,忽然由竹竿巷想到竹竿尖。竹竿尖乃是吾家村后的一座最高山的名字。因此便做了这首诗。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儿,总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走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

我这心头一念:

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

忽在赫贞江上,忽到凯约湖边;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号

赏析:与庞大的自然天体相比,人无疑是相形见绌的渺小存在物。人的心头“一念”,就更加微不足道了。然而,新诗开山始祖胡适的《一念》,在构思上却跳出了既定思维模式的窠臼,表现出与惯常看法迥异的旨趣。

“地球”载育万物,被尊为“后土”、“地母”,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月亮”更受到了从古至今无数诗人的吟咏、赞美;天宇上的大小“星球”,被视为“星宿”,高高在上,也无不引起人们的敬畏之意。但在这首《一念》中,“地球”、“月亮”、“星球”,却一无例外地都遭到胡适的一番谐谑嘲笑:我笑你围绕太阳旋转的地球,一天一夜也不过只能转那么一圈;我笑你围绕地球旋转的月亮,自己却无法永远团圆;我笑你大大小小的无数星球,永远在既定的轨道线上运转,只能服从必然,毫无自由可言。

这些庞大的天体,没有生命,没有意志,受必然规律的支配,虽然永恒,但在诗人不恭的观照中,无不存在局限,露出呆相,显得好笑。接下来,诗人再对“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加以嘲笑,并由此引出诗的主旨:“心头一念”。诗人的心头一念,可以从他的住所小巷瞬间飞到他家乡的山头,可以一会儿在赫贞江上,一会儿在凯约湖边,如果刻骨思念远方的话,还可以一分钟绕地球转三千万圈。

——只要有这心头一念,即可“万物皆备于我”,随心所欲,无往不适,无适不可了。地球、月亮、星星,虽然在时空占有方面比人的优势大得多,但它们受必然支配主宰的局限性也比人大得多。人作为有生命、有性情、有心灵、有意志、能思维的存在,所享有的精神自由度,是一切永恒存在的庞大天体所永远不可企及的。

这首诗洋溢着乐观、自信、幽默的情调,映现出“五四”时期张扬个性、崇尚主体、思想解放、心灵自由的时代精神。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胡适,如此抬高自己的“心头一念”,正是打破了精神枷索偶像崇拜之后才会出现的崭新现象。

北宋的苏轼在他的名作《前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将短暂渺小的人生与永恒存在的自然摆平,用的是道家“齐物”的相对主义思维,并不能给人们提供新鲜有力的思想启迪。“五四”时代的胡适在这首《一念》中,将短暂渺小的人类的微不足道的“一念”,提升到超过任何自然天体的高度,唱出了一曲自由解放的人的颂歌。

读过这首诗,受诗人乐观自信情绪的感染,受诗人新颖诗思的启迪,我们会树立起万物之灵长的坚定信心:人类正不必去艳羡自然天体的永恒,在宇宙间所有存在物中,只有人类能用意志支配自身,进而也能够支配大自然。(杨景龙)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字适之。中国现代诗人、文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他在我国最早提倡白话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新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1910年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辑,提倡白话文。创办《努力周刊》。1928年后,与徐志摩、梁实秋等出版《新月》月刊。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抗战胜利后,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南京政府驻美大使、外交部顾问、中央研究院院长,并主办《自由中国》杂志。胡适一生的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来源:整理自CNKI工具书     看典诗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