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箴言 | [德国]席勒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而来迟,

现在像箭一般飞逝,

过去亲远静立不动。

当它缓行时,任怎样急躁,

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

当它飞逝时,任怎样恐惧犹疑,

也不能使它的行程受阻。

任何后悔,任何魔术,

也不能使静止的移动一步。

你若要做一个聪明而幸福的人,

走完你的生命的路程,

你要对未来深谋远虑,

不要做你的行动的工具!

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作友人,

不要把静止的过去当作仇人!

空间的测量有三种:

它的长度绵延无穷,永无间断;

它的宽度

辽阔万里,没有尽处;

它的深度深陷无底。

它们给你一种象征:

你要看到事业垂成,

必须努力向前,不可休息,

决不可因疲乏而静止;

你要认清全面的世界,

必须广开你的眼界;

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必须审问追究到底。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钱春绮 译)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作于1795年,第二部分作于1799年。

中国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库。在善于哲理思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17世纪的时候,来中国的传教士把孔子等中国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带入欧洲,引起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一大批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极大兴趣。爱好哲理思考的席勒从孔子的思想中悟出了他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写下这首诗来勉励自己,也勉励他的同胞。

诗的第一部分是对孔子在《论语·子罕》中的一段话的解释、理解和发挥。这段话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席勒则把时间分成三种类型: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迅速飞逝,过去静止不动。这也就是说,要争取美好的未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花出艰苦的劳动。当你在努力争取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同争取的目标相差实在太远,从而产生急躁情绪。但是,欲速则不达,未来不是那么轻易到来的,“任怎样急躁,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于是,席勒告诫人们:“要对未来深谋远虑”,要坚定地走完自己生命的路程。至于现在,它总是转瞬即逝,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飞逝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席勒告诫人们:“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作友人”,老抱着不放,要着眼于未来,要有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而过去则是既成事实,它既抛弃不了,也回避不了,用对付仇人的办法来对待它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过去,从中得出经验教训,为现在和未来服务。

诗的第二部分依据的主要是孔子的两段语录。一段是《论语·雍也》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另一段是《论语·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席勒由此而阐发了他对知识的看法。他把知识比作具有无限长度、宽度、深度的空间。从长度来说,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去奋力争取,不可“中道而废”;从宽度来说,就是要有宽阔的眼界,有全面的知识;从深度来说,就是要刨根问底,弄清事物的本质。通过这一比喻,旨在告诉人们学无止境的道理。但是诗人又告诉人们,尽管知识是无限的,恒心却“可以使你达到目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观点的发挥,席勒所说的“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正是要求人们采用一切方法来发掘出深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真理。

席勒喜欢在他的诗歌中进行哲理探讨。他在这首诗中将东方的哲学思想同西方的思维逻辑结合起来,用以表达他自己的进取精神。孔子的思想经他一发挥,不仅更容易为欧洲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也显得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杨恒达)

来源:《中外名诗赏析大典》-CNKI工具书    钱春绮;杨恒达

作者简介:

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文学理论家。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生于马尔巴赫一个外科医生家庭。早年在拉丁语学校求学,后入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军医。从1776年发表一些试写的抒情诗。他反对专制、向往自由,所写的第一个剧本,以反抗暴君为题材的《强盗》(1782年公演)引起轰动。1783年完成代表作《阴谋与爱情》,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第一部诗剧《唐·卡洛斯》是他戏剧创作的转折点,以后的剧作更加成熟和完善。其中包括《华伦斯坦》三部曲,这是他最伟大的历史剧,还有《玛丽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威廉·退尔》。主要诗作有《希腊的神》、《欢乐颂》(后来被贝多芬用作其《第九交响曲》的合唱曲)、《钟之歌》等。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