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发饰种类繁多,最常见的一种叫做掩鬓。掩鬓,又称“边花”或“鬓边花”,插戴于左右两鬓,因此总是成双成对,相当于现在的发夹。簪柄均为扁平条状,插戴时自下而上倒插入发内,用以押发和装饰。
掩鬓流行于明清时期,已婚妇女在出席正式场合时,往往需要盛装打扮,“四鬓”都要装点得一丝不苟,造型多做成带尾的祥云状。例如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卷四中就曾记载:“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从出土实物来看,掩鬓簪首造型确实多作云朵形状,中间式样繁复,或累丝,或錾花,或镶嵌各色宝石,随着工艺的精湛,花样不断翻新。
作为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代的妆饰文化进入了集大成时期。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的头面首饰,是明代妆扮的一大特色。当时的命妇,头戴一种特制的“髻”,其上插戴各式金银簪钗头面,包括掩鬓、分心、挑心、满冠等组件,装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回顾掩鬓演变历程,明代与宋元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类型与样式的增多。在以传统的云朵造型为主的基础上,又加饰各种吉祥纹样,祥云之上托菩萨,又或托塔、托天宫等。从已经发表的资料来看,明代流行的掩鬓纹样并不止这一类,如《三才图会》所载,一为鸾凤,一为仙人。前者多见于皇室,凤凰是中国先人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心目中纳福迎祥的吉瑞之鸟,被誉为“美”的化身。仙人掩鬓则多为江南仕宦之家所用,掩鬓各类图例的仙人纹样造型,寓意各有不同。“仙人好楼居”是西汉或者更早即已产生的概念,以楼阁宫室象征美丽富足的无忧之境。
鸾鸟花卉和仙人,都是明代以前即已流行的传统题材,不过明代累丝工艺格外发达,因而能够在小小的簪首铺展仙人歌舞于亭台楼阁的大场面。累丝不仅使首饰的造型更立体,也让金银本身变得柔和轻盈,精光内敛,更宜于在镶嵌工艺中衬托玉石的魅力,同时还丰富了首饰图案的表现手法,这类工艺在掩鬓的应用中做到了极致。
除传统题材之外,掩鬓取用的纹样尚有瀛洲学士图,它也多见于仕宦之家,所谓“学士文章舒锦绣,夫人冠帔烂云霞”,夫贵妻荣,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21年第07期 一颗糖豆;东篱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