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花鸟画,随文人画的发展,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规范式”的花鸟画已渐入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的墨花、墨禽的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此时仕途无望,画院取消,加之文人士大夫不堪忍受民族压迫,把绘画作为他们借物言志,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艺术品味上,他们对院体末流艳、俗之弊感到厌烦,追求、向往一种简淡、清新、自然、秀雅的新风尚。于是北宋以来出现的水墨写意画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梅兰竹菊等所谓“四君子画”成了元代文人士大夫表现自己气节和情操的重要题材。笔墨形式以简逸为上,善用水墨法,重视笔墨情趣,特别注重和强调书法用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并将诗、书、画、印进一步结合,使作品在情感美、现实美、形式美诸方面交相辉映,开启了元代绘画新风,对后世绘画艺术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涌现出的名家更成为后世楷模。代表画家有钱选、赵孟、陈琳,他们在继承宋人传统花鸟画法的基础上,融入书法用笔,把写意与写实、细笔与粗笔、文人画与院体画融为一体,皆是开宗立派的巨匠。邹复雷、王渊、王冕、郑思肖是墨禽、梅花、墨兰的名将。李衎、高克恭、吴镇、柯九思、顾安、倪瓒不仅是画墨竹大家,而且在其他画科也有很深的造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纸绢绘画140余件,其中花鸟画51件。下面将按花卉翎毛和梅兰竹石画两类题材对元代花鸟画的主要画家、重要作品及其艺术风格加以叙述。
花卉、翎毛
元代花卉翎毛的代表画家初期为钱选、赵孟、陈琳;中后期为王渊、边鲁、张中等。现存作品有设色、水墨两种,质地以纸本为多。他们在继承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各变其法,并形成各自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钱选除画山水以外,也是有影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在继承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精髓的同时,又发展了文人写意的笔墨技巧。
从存世花鸟画作品看,其画风可分为早晚两期:中年以前为早期,绘画风格工致细密,代表作品《八花图》卷(图1),以分段的格局绘海棠、梨花、杏花、桂花、栀子、蔷薇、水仙等八种折枝花卉,图中花瓣与花叶勾勒后填色,花萼以浓色点醒,无论是花朵、枝叶,均描绘得工整秀雅,形姿生动逼真。画风柔细清丽,得宋代院体之工而去其华贵,注入了清淡质朴的文人风格。正如图后赵孟跋云“右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又称赞该画“舜举作著色花,妙处政(正)在生意浮动耳”。用笔劲健而柔中寓刚,敷色姿媚而雅致,创造性地将南宋人《百花图》卷一类水墨花卉改用勾勒设色法表现,得自宋院体花鸟而有所变化,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钱选晚年花鸟画作品趋于简略淡雅,由精丽工巧转而追求古朴生拙,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花鸟图》长卷,用笔柔劲,设色淡雅清丽,颇能传神。有时也用水墨进行创作,如山东邹县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钱选《白莲图》,纸本画三花三叶,用水墨白描略加淡青渲染,构图简括,画中自题道:“余改号霅溪翁者,盖赝本甚多,固出新意,庶使作伪之人知所愧焉。”这段话说明他的这种画法是晚年的别出新意,目的有二,其一即由精工细密变粗放简逸以防别人作伪,其二说明钱选花鸟画对当时的影之大,故才有众多赝本出现。他的《白莲图》画法极具特色,开创了水墨写意的先声。
赵孟除善画人物、山水、鞍马之外,也是元代有较大影响的花鸟大家。他画兰竹木石,在继承宋苏轼、文同、赵孟坚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书法用笔,创立“书画同源论”,把写意和写实、细笔与粗笔、文人画与院体画融为一体。他的花鸟画风格有豪放和工致两种。豪放者如《枯木竹石图》轴(图2)、《秀石疏林图》卷,以书法的飞白画石,勾皴石面,以篆籀的笔法画树,峭利的撇捺法画竹叶及小草,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墨色沉厚清润,是画家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的典型之作。在《秀石疏林图》卷中,他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通过这七言诗阐述了他对书法绘画的认知,并且进一步阐明了书法与绘画同源的理论,同时也是竹石画表现技法上的一种尝试,从而完全摒弃南宋画院的画风。事实上这一理论对元代以后的竹石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以后许多书法家擅长兰竹一类题材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赵孟另有一种工致的画风,如《幽篁戴胜图》卷(图3),描绘戴胜栖于新篁之上,回首凝视,有矜傲气。鸟用没骨法,竹用双钩法,小树梢直接以书法用笔画出,笔法谨细,熔徐(熙)黄(筌)二体于一炉,兼工带写,以清疏淡雅取胜。正如董其昌在《容台集》中所评,他的画“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在赵孟的流传作品中,花鸟画最为少见,《幽篁戴胜图》卷,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均精湛并具新意。元代张雨题诗赞赵孟画云:“王孙落墨天机妙,转使徐黄在后尘。”高度评价他在花鸟画上的创新。正是这种画风开启了王渊、张中墨花墨禽一派。
图2 赵孟枯木竹石图图
陈琳,杭州人,其父陈珏为南宋画院待诏。他在承继家学的基础上,又得到赵孟的指点,因而名扬一时,尤以擅画花鸟而著称于世,人称“江南画王”。尤其在笔墨技法的运用上有所创新,对元代花鸟画风有较大影响。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载:“琳能师古,凡山水、花竹、禽鸟、皆称甚妙。见画临摹,仿佛古人,子昂相与讲明,多所资益,故其画不俗。宋南渡二百年,工人,无此手也。”《溪凫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陈琳传世唯一的一幅花鸟画作,大德五年(1301)作于赵孟松雪斋中,并有赵孟题“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此图用淡设色粗细和浓淡水墨点染勾画的方法画溪边野鸭,毛羽光泽厚润,纹路晰然,溪水、坡岸、小草、花叶均用粗笔写意双钩。画家对环境粗简的表现有助于突出主题。全幅构图简括、半工半写,笔墨粗健而韵致含蓄,风格朴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元代初期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貌。
在钱选、赵孟的带动下,到元代中后期,以水墨在纸上作花鸟已成为一时风气,现存边鲁的《花竹锦鸡图》轴(天津博物馆藏)和张中的《芙蓉鸳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均为纸本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作。边鲁的《花竹锦鸡图》是存世孤本,画风酷似王渊。
图4 王渊桃竹锦鸡图
王渊是元代后期墨花墨禽风格的代表画家,少时曾得到赵孟指教。据《图绘宝鉴》载,其“幼习丹青,赵文敏多指教之,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人物师唐人,一一精妙。尤精墨花鸟竹石,当代绝艺也”。他的作品多用水墨,变黄筌工整富丽为简逸秀淡,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从而开创了元代花鸟画的新局面,对当时和后世具有较大影响。王渊的《桃竹锦鸡图》轴(图4),墨笔画锦鸡、桃花、竹枝,锦鸡的羽毛画法,粗细笔相兼,涂染勾画,花和竹叶均以水墨点出,不用线条勾描,章法严谨,状物逼真,笔法沉稳,主次分明,气韵苍厚。根据画中题记,知此图作于元至正九年(1349)。他的另一件《牡丹图》卷(图5),以墨线勾花,叶以水墨涂染,略带草草,阴阳分明,温静淡雅,别有风韵。总之,王渊的花鸟画在继承黄筌一派重视形神兼备的基础上,汰其富丽,而创清雅、含蓄、温静的格调,成功地将院体和文人画的长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花鸟画风为之一变。此外,坚白子《草虫图》卷(图6),构图清疏,淡墨勾皴的笔法绘天牛、夏蝉、金龟子、壁虎、蟋蟀、蟾蜍、蜗牛七种草虫,其中金龟子及蟋蟀相斗,蟾蜍仰面朝天四脚在空中乱蹬,动态生动逼真,寓意深邃。此图是坚白子传世孤本,也是元代绘画中草虫类流传至今的孤品,极为可贵。盛昌年的《柳燕图》(图7),以抒情的墨笔写柳丝双燕,不着一点颜色而意趣横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演变。通过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元代花鸟画所呈现出的画法丰富多彩和创作思路的开阔。在突破了宋代院体花鸟画工、细、密的规格范式基础上,以精简为其特色,笔法精妙而呈含蓄文静之态,构图变奇险为平稳,表现出文人画特有的幽雅气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明人水墨写意花鸟画之先河。
图5 王渊牡丹图
图6 坚白子草虫图
图7 盛昌年柳燕图
元代画竹名家甚多。近人郑午昌在其《中国画学全史》中说:“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为最盛。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考者而言,其数实占元代画家三分之一。”又云:“凡自士大夫而娼优,概多能人。其初原为二三士大夫借以寄兴鸣高,其后相袭成风。”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一书,元代部分收入画家175人,其中明确记载擅长画竹者就达76人之多,几近总数的二分之一。而其他工墨戏画之作者尚未算在其中,他们中亦应有一部分工画此一题材,由此可见擅长墨竹题材的画家人数之多。这些画家中,文人士大夫居多,他们继承了文同、苏轼、王庭筠等人的传统,无论是在表现形式、笔墨技巧、立意构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画竹石在元代已经完全形成独立于其他画种的一种新形式。
在这众多画家中,专擅画竹而负盛名者有赵孟一家、李衎父子、柯九思、顾安、吴镇、倪云林、谢廷芝、王蒙、张逊。还有一些画家以山水、人物著名,但他们笔下之竹也是风姿绰约、各具神态。元代竹画,有如下两个特点:
其一是以书法入画法,尤其在竹当中表现最为突出。元代绘画十分注意笔墨情趣,注意绘画作品所反映出的深邃内涵。元许有壬《至正集》卷29有《竹石诗》题子昂一首云:“坡仙戏墨是信手,松雪晚年深得之。两竿瘦竹一片石,中有古今无尽诗。”此诗充分说明了元人“尚意”的绘画特点。阐明了赵孟书画同源的艺术理论,同时也是竹画表现技法上的一种尝试。
其二,元代画竹风气很盛,技法上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当时竹画分工笔“画竹”和水墨“写竹”两派。“画竹”派以张逊、王伯时等人为代表,“写竹”派以赵孟、高克恭、吴镇、倪云林、李衎、柯九思为代表。其中代表人物当推元初享有盛誉的画竹名家李衎。
李衎,官至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在元代画家中他与赵孟是官位最高的。他少年时就喜爱画竹,初学澹游,继而溯流探源,承宋代文同的遗风。后接受鲜于枢的建议,以“双钩敷色”法画竹,从而丰富了竹画的表现方法。他为官多年,曾出使交趾(今越南北部),深入竹乡,细致地观察竹的生长姿态和特点,深得竹子的神韵,因此他笔下的竹生趣盎然。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很难见到有悖自然之处,达于真妙之境,可谓形神兼备。赵孟曾评价李衎说:“吾友仲宾为此君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形。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者也。”(《松雪斋集》卷5)
李衎还著有《竹谱详录》一书,分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是我国有关画竹之法的最早、最系统的一部专著。这部竹谱在理论上是对文同、苏轼画竹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上,也具有很贴切的指导作用。书中对竹的形状、画法,以及黏帧矾绢、调色和墨的方法,都记述得仔细精详,有条不紊,是对画竹理论和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李衎竹画传世作品较多,有双钩敷色与墨笔画两种技法风格。《沐雨图》《双钩竹石图》《墨竹新篁图》《墨竹图》及《四清图》等,均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李衎竹画传世精品。他的《勾勒竹石图》轴、《双钩竹石图》轴(图8)是李氏“双勾敷色”法画竹的典范。图中竹之画法均用双钩,竹叶的阴阳向背施以深浅不同的汁绿,并在叶尖处略施赭色,层次分明,画法工稳,清雅自然,别具一格。《四清图》(图9),是李氏于大德元年(1308)为友人王玄卿而作,作者时年64岁。此图原为长卷,约在明代中期被分割为两段,前段现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后段藏于北京故宫。全图纯以水墨画梧、竹、兰、石,虽云四物,但却以竹为中心,借喻人的品格,在文人画创作中,这是常见的缘物抒情手法。卷首画二石,圆浑清润,用笔含而不露。石后数杆秀竹,清劲有力。重笔画竹叶之向背,淡墨为竿,枝之折旋,浓淡虚实相互衬托,各具姿态。图中竹的画法与现藏台北故宫的文同《墨竹图》在笔墨特点、表现技法上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见二者之间画艺的传承关系。再往下兰草从石间伸出,柔和舒展,欲断还连。最后竹间有两株梧桐,以泼墨为叶,笔墨淋漓,飘忽似烟之态,极富韵味。全图笔墨秀雅清润,淋漓尽致,为李衎晚年墨竹画之代表作。宋《宣和画谱·墨竹叙论》称“(画竹)不以着色而专求形似者,世罕其人”,李氏正是这样一位以水墨为竹写照的高手。
图8 李双钩竹石图
图9 李四清图(局部)
上述两幅作品,是李衎两种画竹风格的代表,形神兼备,堪称“与竹传神”之精品。他的墨竹画对后世影响较大,元代中、后期及明、清一些画家大多受其影响。相反,师法其设色竹画的画家不多,现仅知元代刘秉谦、明代的金湜也采用这种双钩设色法进行创作。元人尚简逸,此法流传不广亦是很自然的。
高克恭也是元代初期的著名画家,当时与赵孟頫
齐名,时有“南赵北高”之誉。并有“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率尚高房山”之说,足见其在画坛上的尊隆地位。高克恭在绘画题材上不像赵孟那样涉猎广泛,只擅长山水、竹石画。他的墨竹画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元著名诗僧善住《谷响集》云:“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虞集更是称其墨竹为“国朝名笔第一”。高氏对自己的墨竹画亦自视颇高,尝自谓:“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他画墨竹作品存世极少,《墨竹坡石图》(图10),画雨竹二竿,挺拔耸立在坡上石旁,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后面一竿淡墨写出,秀劲挺直,前面一竿则用墨较为浓重。竹叶用捺法,错落有致。两竿竹似轻盈的秀态,俊雅飘逸,前者潇洒敏捷,后者清高,二者在烟雨蒙蒙中挺秀潇洒的姿态相映成趣,形神兼备,是他墨竹画的代表作。赵孟在画中题诗曰:“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该诗点出了此画的寓意,同时表达了赵氏对高克恭的画品之赞,从中可见了文人赏文人的同道之谊,也是画家自身气质、情操的写照。
图10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
柯九思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长于鉴赏古物。他的墨竹祖述文同、李衎等人,山石皴法厚润,得之董源,自成一派。他在画史上以画竹驰名,人称其笔下之竹“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可见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他与赵孟一道,常以“书法入画”,强调书画同源。他尝说:“写竹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为后代许多文人画家所推崇和实践。《清閟阁墨竹图》轴(图11)是柯九思于顺帝至元四年巡访倪瓒清閟阁时所作,画幅右侧写墨竹两竿,交叉而立,一挺拔,一稍作倾斜,两竹密中见疏,竹叶浓密,轻重有法,全学文同画法。左下两方怪石依林而立,圆润浑厚,得董源笔意。笔法沉着劲挺,风格苍秀,是其晚年墨竹画的典型风貌。
图11 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
元代后期专门以画竹名家者有顾安、谢庭芝。顾安的墨竹画,集李衎、赵孟诸人技法,融入书法意趣,形成较独特的风格,他喜写风竹新篁,尤以风竹更见功力,代表作品《风雨竹图》卷(图12)、《幽篁秀石图》轴、《新篁图》轴(图13)三幅,前图绘竹竿枝斜覆,竹叶下垂,表现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形态。后两幅绘新竹挺拔,竹叶向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笔法劲利,姿态横生。对后世亦有相当影响,明人谓“传神者为谁,顾老从后起。不及湖州文(文同),犹胜蓟丘李(李衎)”。虽是过誉之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顾安墨竹画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图12 顾安风雨竹图
图13 顾安新篁图
图14 吴镇枯木竹石图
图15 吴镇墨竹坡石图
“四君子画”除墨竹以外,还有王冕、邹复雷的梅花,郑思肖的兰花。王冕以画梅享有盛名。他师法南宋扬无咎而又有创新,他画的梅花,老干新枝,繁花万蕊,与一般人画梅花的老干疏花不同。他根据前人及自己画梅的创作经验,撰写《梅谱》一书,系统总结梅花的画法。他的传世之作《墨梅图》卷(图16)绘一枝梅花,梅枝横斜,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叉处尤为枝繁花茂,密而有序。其圈花的技法,以淡墨圈点梅花,一笔中有两顿挫,比扬无咎一笔三顿挫,更是简洁畅利,独具特色。作者以似不经意的笔墨勾花点蕊,生动自然,宛若天成。全画清新淡雅,水墨淋漓,把梅花凌寒怒放的傲骨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他在画上题诗所云:“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表现了画家清高孤洁的品格。邹复雷,元至正年间道士,能诗善画,墨梅“得华光老人(仲仁)不传之妙”,代表作品有《春消息图》卷(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郑思肖,字所南,福建连江人,专长画墨兰。他笔下的兰花,皆露根无土,效首阳之意,寄有“国土被夺,亡国之民无根可栖”的沉痛心情。代表传世精作《墨兰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以淡墨画兰叶、浓墨点花蕊,寥寥几笔,把兰花劲挺清绝的品德和画家怀念故国凄清的情感充分表露出来。
总之,元以前色彩绚丽、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逐渐让位于元代清雅的水墨和寄兴写意之作。此时世俗的宫廷画虽仍存在,但巧夺天工、趣味清新的文人士大夫画的兴起和昌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成为一种时尚,并为明清画家所继承和弘扬。
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7期 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