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成就一番闲事与雅器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番清丽神采。

脱胎于生活器物的竹篮,确是人造器物中最有野趣的一种,自然也成为推崇清雅脱俗的文人雅士理想的插花用具。在与插花艺术结合之后,竹编的审美特质跃升到了新的高度,竹篮被作为花器,成为竹编技艺的美学巅峰。

竹编花器,编竹成几,置放花草,装点居室,亦可清赏舒心。

竹编花器,从实用到美学

在中国,竹编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在博物馆里参观时,如果你够仔细,会发现很多残缺的历史陶罐上,还保留了编织物的印痕或者花纹。这些痕迹表明,编织技艺早在陶器产生以前就已存在。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录表示竹编器具的文字四十余个,如筵、簟、篮、笥、篓、笼等,多为日用器物及农事用具,表明竹编在汉代的普遍使用。不过,真正将竹编艺术从实用器物推向生活美学的,还当属宋人“插花”这项文人雅事。在宋元绘画中,可见不少竹编器物,如李嵩《骷髅幼戏图》、《花篮图》以及宋人《小庭婴戏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的两幅宋代宫廷画家李嵩的《花篮图》中,花篮编织精细复杂,造型典雅精巧,已远远超越了实用器的范畴,成为一件颇具观赏性的艺术品。

传统插花的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缸、筒、篮等六大类,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篮花系衍自唐代佛教供花的花器,宋元两朝宫廷高管常用篮花插作隆盛型的院体花,自古至今都被广泛应用。花篮的篮身、篮沿、提梁是篮花的重要构成要素,如提梁,可起到很好的框景装饰作用;篮沿,或成平面或成曲面,均是造型构图的生动部位;篮身,形式多变,即是造型的根基,又是构图美感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整体看来作品高疏隐逸,颇富清雅之美,便于携带和运送。

宋人崇尚清雅,以竹篮插花最能得山野自然之风趣,因而颇受文人青睐。今人对于竹篮盛花,最大的困惑便是篮中无水难以养护花容。关于这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有洛阳向京师贡花的记载,其中提到以竹笼装花,用菜叶铺满缝隙,并且“以蜡封花蒂”,可令花朵“数日不落”。由此推测,宋代竹篮插花之花材,或做过类似的处理。

因为偏向日用和质朴的特征,装花篮、簇花篮的行为在明清时期一度成为名士、山人爱好天然,淡泊名利的表达。只可惜,明清以降,花篮的审美特质渐次消弭,人们唯有在宋画中见证这一竹编技艺的美学巅峰。

“笼花入”,东方竹编艺术的升华

竹编艺术虽发源自中国,却精致于日本。在15世纪左右,也就是中国的明代时期,中国的竹编制品与茶道一起传入日本,其中包括了日用竹编品及文人雅士使用的花器,还有置炭的竹篓、花架等。在崇尚文人精神的日本人中,煎茶道正是文人意蕴最浓重的活动。而煎茶道聚会中常出现的花篮及其他盛放侍茶器具的竹编器物也逐渐在日本文人的生活中流传开来。

独具美学意味的“笼花入”便是日本借由中国竹编技艺与茶道、花道等融会贯通后发展出的一种竹编花器(花入,在日文中是指插花的容器;“笼花入”泛指以竹、藤、通草、树皮等编织而成的花器总称),这是东方竹编艺术在宋代花篮之后的又一高峰。

有趣的是,日本的竹笼插花与宋画《花篮图》中的插花形式完全不同,从花材的选择,花种类的多寡,以及直立于笼中的插花方式来看,都明显表现出明代瓶花的特征,所不同的只是将花瓶置换为竹笼而已。这些作为花器的竹笼既不是宋画中花篮的样式,也不是明青花瓷器中花篮纹的样式,反而更接近于明代作为盛装器用的竹笼竹篓。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日本的竹艺一般分为关东、关西两大系统。

关西地区作为煎茶道之地,“笼花入”作与花道、茶道配合运用。关西地区早期以模仿唐物竹篮为主,风格也较为传统,以早川尚古斋、初代和田和一斋等为日本竹编技艺的早期代表人物。后期的关西竹编花器则演变为注重传统文人品位的艺术品,而不再只是一种实用性的工艺品。其中,在关西系的竹工艺家族中,前田竹房斋家族是重要的一脉。初代前田竹房斋,本名房二朗,曾像受初代和一斋指点,亦曾像初代田边竹云斋学习制作文人竹篮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许多具原创性的作品,甚至进献给皇室和贵族。竹房斋喜用天然的粗竹根作为提梁,或是应用到部分笼身上,使他的作品充满竹的生命美感与张力。

竹编圆工环耳花器,营造缕空效果,简洁大气。图源:仕宏拍卖

关东的竹编技艺虽也以传统为出发点,但更具艺术性与创造力。关东地区以饭塚家族(初代饭冢凤斋、饭冢琅玕斋)为代表的东京花笼,不仅吸收了传统竹编技艺的精髓,更展现出现代性及艺术性。

从日本各个时期的竹编器物中也可以一窥发源于中国的竹编艺术,已经发展到何等精致的程度,足以使在一般人心目中极普通的植物蜕变成奢侈品!

竹器自然古朴,体现不俗品位

竹,有天然的秉性。竹编可以说是文人偏爱不俗之物的经典代表。竹编花器与古代诸多艺术品类的命运相似,都是借由文人审美被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精品竹编花器与瓷器、书画一样,每一款竹编花器底部都有落款署名的作品,而背后可能都有流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名家典故。

竹编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其的繁琐,匠人手握篾刀推竹片,刀锋轻微抖动,竹片徐徐渐进……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追求将仪礼之道融入雅趣,把美学雅致融入生活。禅学思想强调涤清心境对自然万物的敬畏,竹艺大师在编织时,或许已经化身成竹,手法的跳跃即是与竹精神律动的禅境。他们以竹这种朴素自然的媒材,施以精湛的编织,将自然之美浓缩在纵横之间,其静谧的外表下时常表现出跃动的张力。以竹艺融于生活,格物穷理、阐发幽微,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优雅境界。

此外,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当下,在规模化生产盛行的今天,人们更多地愿意去尊重一些手工制作老物件的价值。存世数量有限、工艺极佳的竹编花器便成为茶道、花道的重要道具,活跃于众多的仪式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竹编花器设计的审美要求及标准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而是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创新思维与现代元素。于是传统竹编工艺又衍生出许多观念性的当代艺术作品。

竹编花器,它不是富贵的华丽之物,却有着贵气的高雅韵味,它不是用来彰显身段的炫耀之物,却体现了主人的不俗品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生活里,不妨选一竹编花器,置放花草,装点居室,亦可清赏舒心。

来源:《收藏.拍卖》2021年第03期     Coco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