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史话:千里用车马,欲渡有舟楫

上古时期,人们在交通方面遇到最大的问题还是路与走的困惑。陆上跑,水中渡,天上飞,都是走的方法,人们发挥想象,上天入地渡河,而最为现实的就是陆地行走与渡过河流。

人只要肌体健全,身体健康,都会行走、奔跑,无非速度快慢而已。但是用脚板走毕竟受到体力的限制,长期行走也较为疲惫。上古时期还没有桥梁,所遇河流、湖泊比较多,人不会游泳如何过河?就是人会游泳,也不能都靠游泳渡河。如果携带了物品又如何安全过河呢?

生活需要促进发明创造。《墨子·辞过》:

“古之民未知方为舟车,重任不够,远道不至。故圣人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

这段话就是说明,上古时期的人们不知道车与船,靠的是迈开双腿,但是行走不远。于是,圣人发明了车船,陆上驱车,水中撑船。所谓舟车圣人所造,不过是托辞。车船是使用工具,发明者只有人民群众,他们在生活中感到很不便,逐渐发明了可以帮助他们远行,代替行走,渡河不湿足的交通工具——车与舟。

《淮南子·汜论训》说:

“昔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

这段话的译文:古时候河流深谷阻绝交通道路,人们交往不方便,于是人们挖空树木,拼合木板做成舟船,使各地的人和物产得以运输,互通有无。又因为人们到千里之外全靠徒步行走,肩挑背驮非常劳累,于是发明了车子,用马、牛拉驮,这样人坐车到远方也就不用那么劳累。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车辆是独轮车,一个轮子,推车人托起扶把,推着向前,物品放置或人坐在上面。这样老人或腿脚不便者,就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到达较远的地方。后来由人推到使用牲畜,有了牛车、马车、驴车,车也高大起来,独轮变成三轮或四轮,行进的速度提高,甚至做起了战车。有了车,人可以到很远的地方,随车也可以携带书籍、日常用品等。

最早的舟是独木舟,一块整的大树木,被掏空,制成一叶小舟,漂浮在水面上,用树枝划或竹竿撑。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舟楫是最好的渡河工具,方便实用。由独木舟再到小舟、大船、楼船,甚至战船。桥梁的发明在舟之后。

唐人孟浩然有诗云:

“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是借用舟楫渡口来说入仕。想过河却没有小舟和划桨的楫,怎么过去呢?没有人引荐,朝中无人,怎能出仕呢?孟浩然最终没有做官,一辈子都是布衣,但是他的诗歌写得棒,做不做官都无所谓了。舟楫是渡河的工具,没有它们过不了湍急、水深的河流。

荀子《劝学篇》有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走得远,并非脚力厉害,而是借助了马与车,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同样,渡过江河,也不是会游泳,而是借助了船与桨。人太聪明了,善于利用工具达到目的。

来源:《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9年11期     黄强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