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商鞅:秦并天下的幕后英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不愧是诗仙李白,短短二十个字便将秦灭六国战争的波澜壮阔体现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后人无不感叹秦王之贤、秦将之智和秦兵之勇。然而在秦灭六国的功劳簿上,金戈铁马却不是最大功勋,秦国之胜更胜在制度上。好的制度让秦国积累了足以支撑统一战争的雄厚财富,铸造了一支斗志昂扬的虎狼之师。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商鞅让秦这个西陲边国一举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梦想。不幸的是,商鞅最终惨遭车裂之刑,身负千载恶名,留下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慧眼识才

大约公元前395年左右,商鞅出生在卫国。他是卫国王族的后代,又叫公孙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各个门派纷纷登场。商鞅从小对法家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刻苦学习法家之道,立志以此为业。战国时期的卫国只是一个夹在韩、赵、魏、齐等大国中的小国,实力远不足以抗衡战国七雄。而卫国的晚辈邻居,那个立国仅百年,靠着“三家分晋”才成为一方诸侯的魏国,此时异常强大。魏文侯重用法家宗师李悝为相,率先在战国群雄中进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就这样,魏国成了当时法家学派的“圣地”。于是,“少好刑名之学”的商鞅来到魏国学习和工作,希望能在这里一展宏图。

商鞅到魏国后,投奔魏国宰相公叔座门下。公叔座慧眼识才,认定商鞅是个大人才,让他担任中庶子官职。中庶子在战国时期主要负责掌管大夫家事,地位要比一般的宾客高,可见公叔座对商鞅之重视。不幸的是,公叔座还未来得及向国君魏惠王推荐商鞅便身染重病。魏惠王亲自到公叔座府上探望宰相的病情,并且委婉地问公叔座,万一他过世后谁可继任宰相,希望他能向自己推荐人才。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了点,但却是天下奇才,希望大王能够将魏国举国交给他治理。”魏惠王听了这番话后沉默不语,显然对公叔座的话很不以为然。就在魏惠王起身回宫之时,公叔座让旁边的人都退下,告诉魏惠王:“大王要是不重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一口答应下来。

惠王走后,公叔座立刻找来商鞅,很抱歉地告诉他:“刚才大王问我谁可继任我职拜相,我向大王推荐了你,大王并没有答应我。我作为魏国宰相,一定要尽人臣之道,先以国事为重,然后才能顾及私情。于是我告诉大王如果不重用你,就一定要杀了你。这件事大王倒是答应我了。你现在赶快离开魏国吧,不然马上就要被抓了。”商鞅却认为魏惠王既然没有听从公叔座的推荐重用自己,就证明他不认可自己的才能,也就不会听公叔座的话杀自己了,所以并没有马上离开魏国。果然,魏惠王并没有杀掉商鞅,还对左右说:“公叔座病得这么重,太可怜了。他居然让寡人举国交付给公孙鞅治理,真是病糊涂了。”

变法强秦

魏惠王虽然没有听公叔座的话杀掉商鞅,但始终也没有重用商鞅。此时,西边的秦国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承了王位。秦孝公即位之前的几十年里,秦国王位争夺激烈,连续换了好几个国君,导致内部动荡不安,国力大为衰减,魏国等邻国乘机攻占了秦国大片土地。当时,中原诸国都瞧不起秦国,视其为夷狄,中原诸侯会盟时也不让秦国参加。秦孝公即位后奋发图强,誓要一雪前耻,恢复祖先秦穆公春秋称霸时的伟业。于是他下诏向天下求贤:“凡是有人能出奇计让秦国富强的,寡人封其高官,赐其土地。”

商鞅听到了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来到了秦国拜见秦孝公。商鞅刚开始与秦孝公谈论“帝道”和“王道”,并没有得到秦孝公的青睐。后来,商鞅与秦孝公谈论“霸道”,即如何让秦国像春秋五霸那样富强称霸。此次,秦孝公和商鞅相谈甚欢,谈论过程中甚至不断向商鞅坐着的席子靠近。谈罢,秦孝公下决心让商鞅主持秦国变法。但秦国大臣甘龙、杜挚等人表示反对变法。秦孝公遂向商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很怕天下人非议自己。

商鞅说:“那些品德极为高尚之人一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大功的人想法往往也和一般人不一样。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遵祖法,只要有利于人民,就毋庸守旧例。这才是圣人的治国之道。夏商周三代与春秋五霸的兴起,哪个是因循守旧而成的?智者善于立法,愚者受制于旧法;贤者善于变更礼仪,拙者拘束于旧礼。”秦孝公最终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事宜。商鞅下令把秦国的百姓每五家编成一“伍”,每十家编成一“什”,让他们互相监督。一家犯罪,邻家必须揭发,否则与犯者连坐同罪。为了增加户数,商鞅还下令每家有两个成年男子的一定要分家,否则就要加倍征收税赋。他重农抑商,规定耕织收获多者可以免除徭役,而从事商业和耕织收获少者就要沦为奴隶。

商鞅鼓励全国人民踊跃参军,杀敌立功者便可以根据法律授予爵位,而胆敢私自斗殴者,法律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此外,商鞅还将改革矛头指向世袭贵族。这些人每日养尊处优,不劳而享受优厚待遇,极大地拖累了国家。商鞅下令,宗室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一律不准进入宗室名单。他还把爵位等级和应该享受的各种待遇用法律明确规定,让有军功之人享受无上荣光,无军功者即使有钱也颜面扫地。

商鞅将上述措施全部制定成法律颁行全国,以显示法律公平之意。由于变法中含有大量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商鞅恐百姓不信法,于是有了著名的“立木取信”。此举很快让全国百姓都相信了国家变法的措施是真实可信的,一场变法运动从此而始。

杀身之祸

变法第一年,秦国上下言变法不利者数以千计,他们集体抵制新法,连太子都不例外。商鞅说:“法律得不到良好实施,关键就在于上层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于是他打算杀一儆百,先惩治太子。由于太子是国之储君不能加刑,于是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处以重刑。此举震动全国,无人再敢犯法。但是,商鞅的这些举措也得罪了以太子为首的权贵集团。

新法施行后,秦国治安大为改善,路不拾遗,山里没有盗贼,百姓生活也日渐富足。十年之后,秦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增。最为关键的是,商鞅奖励军功的法令使得秦国人都勇于公战,畏惧私斗,为了获得功名渴望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秦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根据史籍记载,当时六国之兵与秦军交锋时都穿着铠甲,而秦军将士许多都是脱掉铠甲,只穿布衣,甚至是光着膀子,一手提着敌军人头(当时军功以斩敌首数量计算),一手夹着俘虏勇猛冲杀。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往往一看到这种阵势就被吓傻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同时,强大的经济实力又为秦军作战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战国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将赵括改变老将廉颇的防守策略为主动进攻,最终使赵军主力尽丧,被讽为“纸上谈兵”贻笑千古。其实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赵括改守为攻并非自不量力,而是赵国国力远不如秦国,已经无法支撑长期持久战,不得不采取速战速决的冒险战法。商鞅变法对秦军战力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从此以后,秦军所向披靡,成为一支无敌之兵。后来,商鞅又出台了新的法令,在秦国建立了郡县制,废除井田制,施行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等等,对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走向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秦国连续在对外战争中获胜,一举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各国纷纷向秦国朝贺,连周天子也派人为秦国送来祭肉以示格外恩宠。秦孝公为了表彰商鞅的功劳,把於、商之地封给他,这就是商鞅称号的来源。不久,秦孝公去世了,太子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商鞅主持变法时得罪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权贵集团,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曾因犯法也被商鞅处以劓刑。于是太子即位马上下令抓捕商鞅。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率兵抵抗,最终兵败被杀,还遭受了车裂酷刑。不过,商鞅虽然蒙冤被杀,但是秦惠文王并未取消商鞅的变法政策,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商鞅新法,秦国继续保持了强大的国力。又过了一百多年,秦王嬴政终于收获了商鞅变法的最大果实,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不仅是理论派,也是实干家。后世统治者虽然以儒家为正宗,但治国从来都是“外儒内法”。商鞅变法是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作,用实践证明了法家学说的强大生命力。商鞅之法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当然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是商鞅所提倡的例如“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仪,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法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很高价值。去粗取精地学习传统法律文化,不失为纪念这位法家悲情英雄的最好方式。

来源:《检察风云》2019年06期    宋伟哲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悲情商鞅:秦并天下的幕后英雄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