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礼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仪式,满月是进入仪式,此仪式带有新生儿开始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月礼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满族和汉族的仪式内容也逐渐融合,但是满族本民族最根本最具有特点的传统礼仪一直留存至今。这种源远流长的诞生礼仪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信仰,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一、满族传统满月礼
满族婴儿的满月仪式是在出生一个月之后进行,但其实在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开始计划,因为人一生只有一次满月,因此十分看重。
婴儿满月之日,父母要发帖邀客,为其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亲朋各携礼物前来祝贺,礼物一般为金银饰品、小算盘、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时,人们一般会在礼品上刻写“长命百岁”“金玉满堂”等吉祥、祝福的字样,赠送礼物之后大家一起吃满月酒、说祝福语。
满月礼这天是婴儿第一次去姥姥家,进门后年轻母亲把孩子的脑袋往房柱上轻轻一撞,表示孩子不仅能在姥姥家住得服(惯),而且长得壮。满族传统满月礼中最具有代表的物品就是“索”,即挂锁和换锁。“索”是满族家祭中的祈子之俗。“换锁”也称“索绳”,俗称子孙绳,一般在大祭“佛托妈妈”之日进行,为了孩子的健康,用蓝白二色线和碎布条捏成“索”,挂在孩子脖子上。“上索”,是指将“子孙绳”挂在祖先板和柳树枝之间,然后全家人向其叩拜,祈求祖先保佑孩子健康百岁。亲友前来祝贺时会馈赠礼品,多是长命锁、连心锁等。祭祀礼仪结束,将“索”从孩子脖子上取下,放入“妈妈口袋”里,挂在西墙神板下面。满族各家族祭祀不尽一致,但大致相同。
满月那天,娘家人要主持仪式,并在这天将悠车挂在房梁,悠车以被其他人用过的为佳。悠车育儿是满族独有的育儿习俗,带有满族人民传统朴素的狩猎文化,也凸显着满族人民的生存智慧。悠车一般都是由娘家人送,由舅和姨送悠车,这是一项传统习俗。悠车就是满族人家传统的育儿工具,悠车也叫摇车,一般是用桦树皮做成,两端呈半圆形,如同小船。后世的悠车多用椴木薄板做成,边沿漆以红色,绘制花纹,书写有吉利话,十分美观。婴儿哭的时候方便母亲喂奶,平常时候悠着利于婴儿睡觉,还在悠车上装扮很多铃铛或者花朵来吸引孩子不哭不闹。悠车挂在房梁上,摇起来十分轻便,婴儿哭闹,就边推悠车边哼“悠悠调”(类似于现在的摇篮曲)。为了使孩子长大后胳膊平直、双腿端正,利于骑马射箭,也考虑到孩子翻身嬉闹时不至于从悠车里掉下来,老人们要将孩子胳膊肘、腿膝盖、脚脖处用布带子绑起来,使孩子动弹不得,只能仰睡。因此,满族少年身体多健美,很少弯腰驼背。不过仰睡时间长了,孩子的后脑自然会变得扁平,久而久之,又演化为满洲的另一个育儿习俗——“睡扁头”。
主人家里为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举办“满月宴”,以表庆贺与答谢。对于满月的宴席笔者从老舍先生《正红旗下》寻到了比较生动形象的描绘:姑母催开饭,为的是吃完好玩牌。二哥高声答应:“全齐唤!”所谓“全齐婆”者,就是腌疙应续儿炒大蚕豆与肉皮炸辣苦都已炒好,酒也对好了水,千杯不醉。“酒席”虽然如此简单,入席的礼让却丝毫未行折扣:“您请上坐!”,“那可不敢当!不敢当!”您要不那么坐,别人就没法坐了!”直到二哥发出呼吁:“快坐吧,莱都凉啦!”大家才恭敬不如从命地坐下。酒过三巡(谁也没有丝毫醉意),菜过两味(蚕豆与肉皮苦),“宴会”进入紧张阶段——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都忘了礼让,甚至连说话都忘了,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这段引述几乎还原了原生态的风俗描写和风俗画面。对于坐席上的繁文缛节、长幼尊卑都进行了详细刻画,除此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宴席上的特色。中国人一向对于吃都比较讲究,在什么日子都有固定的必吃的菜肴以示重视。传统满族人的孩子满月时,外婆家要给孩子蒸“河咧”(长形的面驹驹),俗称吃了可多生发,用面条款待客人,象征着长寿如意。传统满月礼要求女客将两个馒头合在一起,拿着要让产妇咬一口,谓之“满口”。从这天起,产妇要增加饮食,没有什么禁忌了。
二、满族的现代满月礼
现在的满月礼大多是亲人先在家里聚在一起看看孩子,送上祝福,然后去饭店吃饭,因此准备也不需太过提前,而且大多是由家里长辈操持和通知。来客送礼物的少了,多是直接给钱,或是比较亲近的亲戚给钱也送金首饰。产女多是送小金镯,产男则是送金锁的多。还有一些选择送糕点或者衣服等。一些传统的老人会拿出一串用白线串的以前的铜钱,挂在宝宝的脖子上,以前将这个称之为“挂钱”,有驱邪、让孩子事事顺利的寓意。孩子满月也代表着产妇“坐月子”的结束,产妇可以出门活动,长辈在满月礼当天也会对产妇嘱咐比较多的禁忌,比如仍旧要防寒气的侵袭、不能生气等。
婴儿撞姥姥家房柱这个习俗在现代仍旧保留着,不过家中有房柱的房屋渐少,根据笔者朋友所言现在多是用房间里承重的那面墙代替,轻轻一撞以示其意。
现代的满月礼虽然没有传统那么多繁琐的步骤,但是重要步骤仍旧保存,比如“上索”,从传统上讲这是一种祈求佛托妈妈保佑的祭祀仪式,现代还是会给孩子带上“索”,只不过是简化版的长命锁。
现代满族仍旧有“睡扁头”的传统,多存在于东北地区,枕头中填之以粮食。但总的来说,今天睡扁头习俗已经十分弱化,除个别乡村外,已经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家庭子女数量已经锐减,大多的城镇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照料孩子,会根据科学知识帮婴儿翻身等,因此,“睡扁头”的现象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则倾向于让孩子睡个圆脑袋。
陪孩子长大的悠车在现代家庭里面基本不常见了,能见到的场合多是在满月礼当天象征性把孩子放在里面悠悠。“悠车”育儿是聪明的东北妇女发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是东北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女人可以一边摇晃着,一边下厨做饭。尽管“悠车”方便、实用、安全,能使母亲的双手解放出来,但现在基本不会真正拿回家给婴儿用。其原因一方面是家人多在孩子出生不久就买好婴儿车,婴儿车更为便捷,出门也能用,而且安全系数高;另一方面,新婚夫妇家里悠车也没有地方可系。悠车大多只在老一辈那里还留存,但悠悠调却在口口相传,或许这就是歌谣的魅力,朗朗上口,代代传唱。
三、满月礼变迁的原因
随着满汉文化的融合,满族本民族的一些传统逐渐消失。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的确和五十年前有很大的变化。满族的很多习俗也逐渐向更简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的年轻人也没有完全遵守旧时满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而是趋于汉化。
笔者在此分析一下其原因。首先,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许多习俗已经难以维存,当时的习俗多是跟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相结合,而今衣食住行变化发展太快,很多东西不复存在,有些以实物为依托的习俗难以保留;其次,笔者认为还有文明的过渡,一种从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现代文明的过渡,在当时渔猎文明的背景下必定产生与之相契合的风俗习惯,而到了现代,必定又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发生风俗习惯的变迁。比如,现代都市生活多是以简、明、快为主,操办礼俗多是选择以繁化简,反对铺张,大多数习俗多以家庭聚餐的形式结束;再次,了解详细传统习俗的老人年龄过高或已逝世,习俗已经失传,而且随着科学发展对于育儿人们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一系列婴儿产品代替了原来的手工艺品;最后,随着民族融合,许多习俗受当地主要民族的影响,民族习俗逐渐趋同。
对于传统习俗变迁的研究,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能透过习俗的变化进而深刻感受时代的变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难以传承的就努力去记录下来。事物都在向前发展,这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对于某些习俗的传承或者消亡我们都应该积极接受,不该因此而产生对其他民族的敌对情绪,要体会各民族之美,去享受美美与共的文化习俗。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04期 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