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翻译界,有这么一对夫妻,一位是金发碧眼的英伦小姐,一位是中国津门的富家子弟,他们相爱相依,携手人生近六十年,联手翻译著作无数,在把中国翻译给全世界的同时,也把他们的爱情带到了广大读者心中。他们就是杨宪益和戴乃迭。
1915年1月12日,杨宪益出生于天津一个富有的资本家家庭,优渥的生活环境让他幼时就曾穿过袁世凯馈赠的黄马褂。因为国学优秀,并受过良好的英法文教育,他很小就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英文书籍。1936年,杨宪益考上牛津莫顿学院,在那里,他认识了一生的挚爱——英国女孩戴乃迭。
戴乃迭1919年生于北京一来华传教士家中,儿时在北京度过快乐的童年,也给她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1926年,戴乃迭跟随母亲回到英国,直到1937年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在参加学校的中国协会时,她见到了身上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留学生杨宪益。
因为家庭的教育和幼年在中国的经历,才华横溢又调皮幽默的杨宪益深深吸引住了戴乃迭的目光,而杨宪益面对这个清新脱俗的学妹也好感连连。在以后的交往接触中,戴乃迭深深爱上了杨宪益,为了他,她回绝了身边的英籍追求者,并索性改学中文,由此成为牛津大学攻读并获得中国文学学位的第一人。
但最初,他们的爱情并不被看好,听过女儿与一个中国男孩谈恋爱,戴母坚决反对,并预言他们的婚姻不会持续4年,最后她还警告女儿:“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肯定会后悔的。要是有了儿子,他们会自杀的。”可深陷爱情的戴乃迭不为所动。1940年,两人在大学的一次早餐会上宣布订婚。
很快,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的杨宪益就收到了两封邀请函。一封来自哈佛大学,邀请他担任中文助教;另一封是西南联大的教师聘书。因为日本人的侵略,杨宪益婉拒了哈佛大学,要回中国。作此决定后,他问女友:“我是准备回国受苦的,你受不受得了?”戴乃迭坚定地点头跟随。可听闻儿子要娶一个外国女孩,远在国内的杨母病倒了,并且亲戚们也一致反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宪益和21岁的戴乃迭仅怀揣50英镑一同踏上了回国的航程。1941年2月16日,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那天,他们身穿唐装,结下一生一世的婚约。
婚后,通情达理的戴乃迭融化了杨家人对她之前的偏见,但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很不适应,甚至有人曾怀疑戴乃迭是英国特务,并多次秘密搜查他们的住所。为了生计,他们不停地在各个城市奔波。生活的艰苦并没有打垮他们,反而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为了他,她学会了中文,还能写一手正楷小字,并用文言文写故事;而他为了她,一直保留着在英国的种种生活习惯,只和她说英文。有时,他还内疚地说:“亲爱的,让你遭罪了。”而她,一甩头发,乐观地回应:“我愿意啊,我本来就是来爱你的,不是来享受的。”
1942年8月,儿子杨烨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日子拮据,又要照顾孩子,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联手把《资治通鉴》译成了英文。在翻译工作上,杨宪益和戴乃迭配合得天衣无缝,往往是他手捧中国的古典名著流畅口译,而戴乃迭在打字机前手指飞翔流动。
1952年,杨宪益加入外文社,在翻译了大量的作品后,他们开始着手翻译《红楼梦》,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英文全译本。夫妻俩中西合璧,由杨宪益初译,然后戴乃迭加工。耗费巨大的心力,他们终于让中国的“宝黛爱情”被西方人懂得并深爱。
就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杨过和小龙女,经历磨难相约白头,可中间还是被分隔,杨宪益和戴乃迭也是如此。“文革”期间,虽然戴乃迭一直远离政治,独善其身,可1968年4月,他们还是先后被捕入狱。虽然被关押在同一所监狱,但很长时间,他们彼此都不知情,更无法相见。之前,他们的长子杨烨被分配到湖北一工厂,两个女儿均下放农村。4年的时光,漫长的囚禁生涯,他们忍受着孤独与寂寞,离别与伤痛。四年后,他们被释放,布满灰尘的家里已然成了耗子的天堂,而他们最喜爱的大儿子也因周遭的压力精神分裂,最终,在被送往英国疗养时自焚身亡。
儿子的离世让戴乃迭痛不欲生,她想起了母亲曾经对自己的警告,可她并不后悔,因为选择了杨宪益,就要陪他一起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此后,夫妻两人看淡一切身外之物,把收藏的很多字画全部无偿捐献,而几十年间出版的百十种著作也大多送了人。1989年,戴乃迭病重,并逐渐失忆,此后的十年间,杨宪益一直悉心照料。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离开人世。妻子走后,杨宪益便停止了所有的翻译工作。之前,他们的著作上都是两人的署名,而今,面对各种邀约,他说:“她不在,我不出现。”
在对妻子的追忆中,年迈的杨宪益家中一直摆放着他们身着唐装的结婚照,而卧室里则挂着戴乃迪的画像。杨宪益曾为了妻子写了一首缅怀诗:“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2009年11月23日,银河不再阻隔,那天,94岁的他随了她去,在另一个世界里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来源:《幸福(婚姻)》2015年06期 成小晟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