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爱国是一个经久不变的主题,是土家族人对于祖国的自觉认同和热爱,是土家族人为人处世的重要素质和规范,广泛表现在土家族的传统生产生活、征战史、教育、礼仪、道德风俗和文学现象中。其中,流传于贵州省印江县的《辞行歌》便是这样一首反映土家族爱国传统精神的民间叙事诗。
《辞行歌》是一首说唱民歌,主要用于土家族过赶年时诵唱,用以纪念土家族先人保家卫国的光辉业绩。过赶年是土家族的传统习俗,通常比汉族及其他许多民族要提前一天过年,即正常情况下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月小时在腊月二十八过年。关于过赶年的来源,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来自明代土家族先人抗倭的光辉历史。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朝廷征召骁勇的土家族人赶赴前线抗击倭寇。由于时近年关,土家族先人决定提前一天过年,好让士兵们与亲人团聚,吃饱喝足后再上战场。后来,土家族官兵赶赴前线奋勇杀敌,大破敌军。再后来,土家族人为了纪念这次保家卫国的光辉史,便形成了过赶年的习俗,并留下了不少关于先人抗倭经历的故事传说。而《辞行歌》正是以诵唱、叙事歌的形式,对于土家族这一习俗来历的叙述和反映。
据印江县团龙村的村民说,《辞行歌》又叫《点兵歌》,是老辈传下来的,是为了纪念祖先抗倭的光辉史。通常在过赶年吃过饭后哼唱,哼唱者身披蓑衣,身上佩戴弓弩、弯刀、铁戟等武器,以示出征、辞别亲人。
作为一首叙事诗,《辞行歌》的篇幅并不算长。全诗为七言诗,共48句,336字。主要介绍土家族士兵被征召抗倭、提前过年的起因背景,以第一人称讲述辞别家中亲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诉说对倭寇入侵、祸害祖国的憎恨,表达即将出征杀敌的决心。
诗歌一开头,就开门见山讲述了土家族人应征入伍、奔赴前线抗倭的背景:
“腊月飞雪报新春,朝廷降旨点土兵;
文武百官献妙计,定叫倭寇都丧命。
腊月点兵大天光,点了兵来点刀枪;
长枪点去营中用,短刀留来看家乡。”
首先,交代了时间正值“腊月飞雪”时候,正是年关将近,飞雪通常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本来以为可以过个欢乐的年节,却赶上朝廷征兵,原因便是倭寇入侵,原来的一腔喜悦立刻化作对国家战事的担忧和关切,以及应征入伍剿灭倭寇的决心和英雄气概。接着,讲述土家族子弟应征入伍奉命开拔前的点兵情景,一大清早即清点人数和武器,即将奔赴前线作战的紧张氛围赫然在前。
接下来,便开始进入“辞行”的步骤和仪式。部队开拔在即,土家族士兵临行前当然要与亲人话别。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亲情伦理,讲究长幼尊卑,话别的顺序也是从长辈开始,依次下来:
“半夜三更辞我公,我公胡子拖齐胸;
别人盘孙高官做,我公盘孙当兵勇。
辞了我公又辞妑,我去当兵莫怪爹;
我若营中得官做,八抬大轿来接妑。”
一大早即所谓“半夜三更”,要先辞别“公”和“妑”,“公”“妑”为武陵山地区方言,即爷爷和奶奶。“公”和“妑”如今都年事已高,让即将出征的土家族士兵难过的是,别的老人都可以享子孙的福,“公”和“妑”却只能忍痛送他们的孙子“我”去当兵打仗。无奈中“我”只能安慰老人家,要他们不要怪“爹爹”送我去当兵,并许愿说争取上战场立功,等做了官再来接老人家去享福。
然后是辞别父母:
“鸡叫一声辞我爹,我去当兵爹费力;
瘦田瘦土要少办,环边干田够你嘁。
鸡叫二声辞我妈,我去当兵无办法;
一家油盐柴和米,全靠我妈来当家。”
面对辛苦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作为家中年轻劳动力的“我”特别愧疚的是,当兵之后就不能帮父母干劳力活了,所有的苦活累活、柴米油盐都还得父母操劳。土家族居住在武陵山区,主要以农耕为生,日常劳作十分辛苦。离别之际,“我”唯有劝父母不要太辛苦,只要一家人够吃就行。
接下来, 是辞别哥哥和嫂子:
“鸡叫三声辞我哥,我去当兵赖不脱;
孝敬老人全仗你,哥代弟来弟代哥。
鸡叫四声辞我嫂,我去当兵你倒好;
环边干柴有哥拣,井里凉水有哥挑。”
土家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传统。面对外敌入侵,土家族人深知每个家庭都有义务派子女上战场当兵,保家卫国、抗击倭寇。这既是朝廷的命令不得违抗,也是国家民族大义的要求,谁也不得推脱。所谓“我去当兵赖不脱”的意思,便是这个意思。按规定一家抽一个兵丁,我去当兵了,哥哥便可以在家孝敬老人,兄弟俩互相替对方尽义务,所谓“哥代弟来弟代哥”。临别之际,即将出征的“我”把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都托付给哥哥和嫂子了。
再下来,是辞别妹妹:“鸡叫五声辞我妹,妹问哥哥几时回?等把倭寇斩杀尽,阵仗不死我就回。”寥寥数语,表面看很轻松平淡、波澜不惊,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包括妹妹的关切、我誓将杀尽倭寇的决心等。
最后是向自己的妻子告别:“鸡叫六声辞我妻,我去当兵你受气;早点关门早点睡,免得旁人讲是非。”这段话表达了“我”对妻子一人在家可能受委屈的歉疚。
在向所有家人一一话别之后,出征者唱道:
“离家当兵苦中苦,满腹怨恨向谁诉;
骨肉分离哪个愿,只恨倭寇害人间。
东南沿海倭寇犯,害得我们不团圆;
要想过年团圆聚,除非提前来过年。”
作为整首歌的结尾,这一段表达了即将出征的土家族战士对离家当兵吃苦的心理准备,对倭寇入侵的仇恨,对离开亲人、不能团圆的遗憾,以及对提前过赶年以便出征杀敌取胜的信心和决心。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来看,土家族抗倭在历史上有确凿记载,土家族过赶年习俗由来已久,此习俗普遍流行于鄂西、湘西、重庆、黔东北等广大土家族地区。关于习俗的来历,流传最多的说法是纪念明代土家族先人抗倭的光辉业绩。只不过,民间文学里歌颂土家族先人抗倭光辉业绩的大多是民间传说、故事,而民歌似乎只有这一首《辞行歌》,且只在贵州省印江县境内流传。可以说,《辞行歌》是土家族先人抗倭光荣史的民间活文献,是表现土家族爱国情怀的短篇史诗,具有不可多得的文学与民俗学等多方面价值。
作者:侯万平
来源:《牡丹》2019年20期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