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在他的微博上说:“‘知行合一’理解起来,还是有个先后顺序,是要‘行’去符合‘知’。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知’在符合‘行’,人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并说服自己从来都是如此‘知’的,这样也能达到‘知行合一’,并感到高兴。”
深以为然。
1962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教授研究了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考察了创新扩散的进程和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他认为,创新扩散这一过程分为知晓、劝服、决定、确定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创新扩散”的基本假设。
其中的第四个阶段“确认”表示人们在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或新的行为模式之后,会不自觉地向社会寻找认同,以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示例比比皆是。当某公众人物被曝出丑闻,许多粉丝都会发表类似留言“你们不了解xxx,ta有多努力你们知道吗?”、“不可能!ta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这肯定是假新闻。”……而有一部分人心里完全清楚新闻报道的事件,他们的拒不承认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当一个人买了某样东西,也许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还是会对别人说它的优点,以证明自己的决策没有错。人们常说的“我就知道会是这样”、“你看我上次这么说过的嘛”……也是如此,但是当现实没有印证自己的猜想,人们往往会闭口不提自己的错误。当人们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可以找到一百种理由说服自己这样做是对的,说服自己进入某行业是对的,分手是对的,不写作不读书是对的。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自我说服的体系,麻痹自己的一生。
但同时又有很多人不想这样。
正确的“行”与“知”同样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洽。“知行合一”,指的是人的本性和行为一致,做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洒脱坚决执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刻意拧巴,受外界干扰,做不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做一个自洽的人。
这种自洽也代表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李诞说:“大多数人都不是精神力量驱动行为,而是做出行为后,再给自己给外界一个合理圆满的解释。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或者说,我不想让这种模式无一例外地覆盖我的一生,我需要自我认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我认同比别人的赞誉更让我愉悦。”
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自洽的人,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来源:《互联网周刊》2018年05期 廪实